无味(2017/7/11——2017/7/12)
微信显示:奕晴邀请你加入【四班交流群】、【四班禁言群】
终于进了正式群了。等了好多天,激情耗尽。群里的人好多,信息来不及看。每天只要完成任务就好了,嗯。
打开我的微信。剽悍晨读《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下》,伴随着音乐听文章,开启第一篇正式入群后的文章。
群里生机盎然,关我何事?文章还是写吧,不然对不起缴纳的钱。钱宝宝就是这么的现实,微信不断地震动。大家在群里发了各自的文章,找感兴趣的看看。其他的,就随风飘散。
生活就像喝了凉白开,除了无味还是无味,谈什么高效能。

甜(2017/7/13 ——2017/7/17)
一个夜晚过去,微信群的未读信息达200多条,这帮人真的太活跃了,带动着我的生活好像多了一丝色彩。
好好写感召力的晨读,同时找回内在驱动力,想想自己为什么加入小灶群。上班闲暇之余,翻动着群里的信息。狗富贵儿,李大吃,宵汀......这些名字真有意思。再去看看文章触动很大。
参与话题被班长@了一下说是暖宝宝,更加感动,就像班级里一直在角落里玩耍的孩子,终于有人看到了自己,而这个人还是光芒四射的班长。
简单而平凡的一天,习惯了从预备群开始的每天的打卡。没想过自己的文章会突然获得瞩目,看着急剧增加的阅读和点赞,原来写作带来的喜悦感真的比吃棒棒糖还甜。
再也不觉得辛苦,期待自己的作品还能被大家看到。所以满满的干劲,除了工作,晨读变成了动力。
晨读中的文章还给了自己僵化的思维注入了新的可能,零秒思考法,读过最有启发最有效的方法,头也不疼了,眼也不花了。什么都好了。

苦(2017/7/18 —— 2017/7/20)
然而,自己的事例,周边的人物,所有的素材。都好像全部被自己用尽,感觉到传说中的江郎才尽,穷山尽水。
有了有始以来的第一次卡顿,不知道怎么写,两个小时没有一点点头绪。焦躁、怀疑占满了脑细胞,我不想再写了,一遇到问题就想逃避。匆匆开始,匆匆结束,一篇僵尸文就出来了。三分钟热度真可怕,这才哪儿到哪儿?
找到一个简友简信,探寻写作的意义。简友很热爱写作,她的文章总是有生命力的。文不多,却都是精品。她让我坚持下去,坚持就有意义。嘴里连连应声好,心里却在感叹:我怎么就不能成为写作精英?也多几个写作方法?
得志便猖狂,幸运女神第二次眷顾。更不可一世,目中无人无文,而心中胸无点墨,灵感女神不再青睐于我。
苦苦苦,连唇舌都感到了苦涩,开始质疑之前所有自己的文章,质疑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都是操之过急惹的祸。

酸( 2017/7/20 —— 2017/7/21)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第一次幸运,第二次习以为常,第三次理所应当。而尝了两次甜头的我,必然盯着这第三次。毕竟奖励诱人,不是我太坏,而是金钱太罪恶。
最佳周周、最佳熊熊、最佳啊小鬼。希望今天的最佳是我,内心期盼了好久,终究落空。去看看别人的文章吧,心高气傲。不愿意去学习借鉴,自以为是。每天奕晴晨读的留言和评选,忽略。
内心小剧场OS:我写的这么好,各位评委你们是不是因为戴了墨镜,所以两眼黑?

别人都是侥幸,就自己最好?简直自恋到令人发指,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这颗酸葡萄自然也要去向别人发泄一下自己的不满。
又找到了简友,不是一个圈子的总会有安全感。问她如何告别写作平淡状态,对方一眼看出我的小心思:朋友,不要着急,需要打磨和练习,真情实意最重要。简书的写作大神总是有大几十万文字积累呀。
酸甜(2017/7/22——2017/7/24)
老江湖的一语点醒梦中人,让自己更加明白自己的缺点。写作小菜鸟收起咋咋呼呼的羽毛,仔细的认真的看其他群友的文章,看到好的评论点赞,增加互动。

从群友那里学会了怎么让文章生动活泼有趣,怎么排版简洁,开始的不情不愿,终于变成了心甘情愿。真应了那句古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和大家也愈发熟稔起来,各种撩,分分钟变身社交小达人。
这才真正开启了自己的共赢模式。
有味(2017/7/27——2017/7/31)
最好的日子便是没有期盼的日子,谁得最佳于我都是最佳。因为,我终于明白我要超越的是昨天的自己,而不是注重一时的肯定和赞扬。
写作遇到的问题,也都会成为自己的机遇。每一次的灵感枯竭,都会让自己更努力。简书的关注人数也在稳步上升,我不迈出那一步,别人又如何关注我呢?
当然文章的内容还是首位,静心读书,读文献,读作品。看新闻,看人,看路,看天空。学学文学巨匠莫泊桑,观察总会有效,用心去感受,然后写进自己的文章。
因为小灶群,知道简书,认识简友,还有专题编辑加我好友,又认识了另一帮人。这就是小灶群的链接效应,会感叹生活原来还有这种可能。还有跨越班级认识的新朋友,每一天总会有期待,期待接下去发生什么。
每一个故事都有结尾,而我和小灶群的故事才刚刚开始,体会这有味的写作及成长之路。一直往前走,直到遇见彩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