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组照片,每组照片都是描写一对年老夫妻爱的故事。看的我热泪盈眶。
昨天翻看微博正巧在梨视频上看到一对年老夫妻,妻子得老年痴呆,已经认不清楚谁是谁,不认识回家的路。这一天,妻子又不吭声一人出门坐公共汽车,司机下班时,就老婆婆一人在车上了,她一直在自言自语:很多话是听不清晰的乱讲,只有一句,我可想你,我可想你……听的很清楚。司机师傅无法与她对话,正发愁不知怎么办时,老伴及时赶来接她回家。
司机师傅问:“你问知道她在这?”
丈夫拿出手机说:“看,我让儿子把她手机上装个定位,这样无论她在哪里,我都可以随时找到。”
(因为家里还有八十多岁的母亲需要照顾,所以不能时刻陪伴妻子身边。)
老婆婆看到丈夫来了,拉着他手不停地说:“延坤,我可想你,我可想你,我可想回家我可想回家……”
记者采访他时他说:现在我找妻子回家,就像年轻时接她下班回家。
她已经不认的别人,只认得丈夫。
相信谁都希望自己有这样一个伴侣,护你生生世世。
爱情,是每个人都向往的,不分年龄。
每个人对爱的解读也不尽相同。
年轻时,爱情应该是初见时的怦然心动,不见时的朝思暮想。希望每天看到他,甚至想,如果他卧病在床,照顾他一生一世,不离不弃,这样才足够证明我有多爱他。
我觉得,几十年一起经历人生酸甜苦辣的夫妻,对彼此不仅是爱情,那应该是超越爱情的一种爱,即使没有年轻时的激情,美貌帅气,依然有深爱着对方。
说说我的大姑和姑父。
大姑今年84岁。
姑父今年82岁。
大姑得脑血栓,卧病在床,今年已经是第15个年头了。
他们有三个儿子,三个女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孩子工作,六个孩子每月给钱,照顾大姑的重担自然而然落到了姑父身上,姑父常说:我能照顾一天是一天,不想给儿女添麻烦。
这一照顾就是15年。
最近两年已经力不从心,大姑胖,姑父说已经抱不动她了,每次抱她起来,给大姑翻身,上厕所都要休息很久才能缓过来。
姑父和大姑单住,每天三顿饭他做,每天给给姑姑擦身,洗脸洗脚,喂饭,抱她坐轮椅推她出去溜达,细致入微。
亲戚朋友邻居无人不夸。大家都说,如果不是姑父那么细心照顾大姑,大姑卧床后,不可能再活15年。
大姑前几天去世了,没有生病,自己不怎么吃饭了,也不认识人了。据说去世那晚孩子们都陪在身边,大女婿说:娘,我们都好,别有啥牵挂,你安心走吧。大姑回句:好。就闭上眼睛,安心的走了。
听后,心里很是触动。
大姑去世后,姑父也处于意识模糊状态,那么多年的相依为命,突然一个人不在了,另一个人心里的确是难以接受的。
姑父照顾大姑,我想那不仅仅是责任,更多的是那份沉甸甸的爱。
这让我想起朋友的爷爷奶奶。
朋友爷爷七十多,得老年痴呆,她的姑姑怕她爷爷伤着奶奶,就硬生生的把奶奶接走,不让两位老年人见面。
朋友说每次吃饭,给爷爷煮2个鸡蛋,爷爷总是留一个放在碗里说:这个给你奶留着,她还没吃饭呢。
虽然不认识,心里却一刻不曾忘记。
爷爷每天问:你奶呢?怎么还没回来?我去找你奶去。
有一次,几天找不到爷爷了,家人急疯了到处找,报了警,最后是在离她姑姑家一里路的路旁沟里找到的,这时,爷爷已经不幸去世几天了。
朋友说,到死,她奶奶也没再踏进她姑姑家半步。
听后,我眼泪不停的掉。
女儿以为的好,其实对他们来说,是残酷的残忍的。
他们夫妻几十年的感情岂是一个老年痴呆就能忘记的。就能伤到她的。
年老时,那份爱,虽然没有初见时的怦然心动,热恋中的朝思暮想,但是对彼此的爱,已经成为各自生活中的一部分,成为习惯。
为什么人们常常把夫妻比喻成另一半呢?我想大概是,夫妻在一起生活久了,就会合二为一,形成一个完整的自我,如果一方不在身边,总会觉得心里空落落的,丢失了自己的一半,自己一个人是不完整的。
没有你,再美的风景,也无心观赏;
再美的食物,也不过是填饱肚子;
再动人的音乐,也觉得是干扰。
什么是爱,
爱大概就是你天天在我身边晃悠,我嫌烦,你不在我身边我想念,
天天吵的不可开交,你一出门,我心急如焚,电话不停催催催,问你什么时候能回来,
天天把你缺点一箩筐一箩筐的列,还边说着我爱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