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著名管理学家大前研一在《思考的技术》中写到,他为了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凡事都会问自己至少5个问题。杨老师就按照这个模式来回答!
一、为什么背诵古诗文的准确性不高?
除了不用心和死记硬背,主要是因为你对记忆的内容不熟悉、不理解、太过于抽象,造成前后、上下文衔接不畅,最终导致背诵困难和不准确。
二、如何提高准确性?
学渣是地毯式的学习,学霸是重点式的学习。要想提高准确性,就要针对第一条所列的不熟悉、不理解、太抽象的内容重点突破。
三、具体怎么做呢?
1、不熟悉的就要把字音、词义搞懂、弄熟,这个基础工作必须做。
2、不理解的则需要对着注释,结合上下文把意思理解并吃透。
(古诗文必须在理解的基础加记忆方法背诵)
3、太抽象也是最难的部分,必须用谐音转换成图像记忆,这个谐音转换需要坚持、多练才能提高自己的想象力,坚持半年你的想象力就会像坐上火箭一样。
例如:
初一的《论语》十二章中的“饭疏食”我会想成“饭熟食”。
初二的《三峡》中的”自非”亭午夜分,我会想成“孩子飞”
初三的《出师表》中的“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中的“此悉”我直接就想象成“慈禧”
如果能做到上面3点,那么准确率100%就上来了。
补充一句想象一定要关己,因为每个人阅历、经历、熟悉的东西不同。
四、我会背了但是考试写不出来怎么办?
杨老师想说、会背不见得会写,这是两种能力,背诵能力和书写能力。花点时间拿张白纸默写3遍,顺便把谐音的转换成正确的,防止“此悉”写成“慈禧”!
五、我会背也会写,考试时古诗文题还是错怎么办?
会背会写题不见的会做题,现在的考题为什么难,主要是难在跨知识点、甚至跨学科,这就需要我们系统学习。
其实中考提成绩最容易,只要肯下功夫。
对于中考语文的古诗文25分,用杨老师的方法至少24分没问题。
1、要三背“背原文、背注释、背译文”
2、要系统学习、用思维导图梳理一篇文章或者章节所有知识点。
对于“系统学习”,这个话题就太大了、寒暑假复训杨老师再给你们充充电。言简意赅,不仅要纵向还要横向、前后跨章节复习,最终养成系统学习的习惯。
最后,教育部初中教学大纲中考必背古诗文共有61篇,文言文21篇,换句话说也就21张导图吗,做完了你还怕成绩上不去?
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这一步不能偷懒。这个工作做的越早后面越受益,去年重庆高考语文甚至还有初三《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文言文2分,补充一点高考语文古诗文占35分,可不是中考25分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