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全体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艰苦奋斗,终于改变了旧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初步实现了全面小康。中国正以大国姿态,向全世界展示着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独特智慧,展示着这个国家应该有的勃勃生机。
然而,当城市越来越发达的时候,我们却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农村的发展日益陷入困境,并且和城市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甚至人口都越来越少。
对于出身农村的八零后和九零后人群来说,农村的发展变化我们非常熟悉。小时候,农村虽然贫穷落后,可是人气很旺,如今的农村却变得越来越冷清了。
笔者分析,导致当今中国农村的困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国家政策向城市倾斜,农村真正能够享受到的政策优惠比较少。政府如今越来越重视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也很大,所以城市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了。但是,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来说比较滞后。难怪现在农村的姑娘出嫁,必须要求男方在城里买房。
第二,务农收入太低,年轻人大都外出到沿海城市打工,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如今的年轻人,大概没有愿意留在农村务农的,基本上都去沿海大城市打工了。很多农村里不到过年,几乎看不到年轻人的身影。
第三,农村基础教育相对落后,越来越多的家长带着孩子去县城里学校读书,农村学校的生源越来越少,好多农村小学(包括教学点)被迫撤销或者并校。
第四,农村文化氛围较淡,农村人生活乐趣缺乏,缺少生机与活力。举个例子,城市的夜生活比较丰富,而农村的夜生活基本上只有一样——待在家里看电视。再比如说,城市里有书店和报刊亭,城市人看书看报的相对较多,农村人读书看报的几乎见不到。
当今中国农村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笔者从农村实际情况出发,为政府的农村工作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第一,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的政策倾斜力度,特别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升农村生活服务水平。缩小城乡生活环境的差距,才能把人口留在农村,为农村的发展尽一份力量。
第二,政府要大力兴办各类乡镇企业,努力招商引资,鼓励在农村办厂创业,吸引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在本地就业。这样既能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又能解决相当一部分本地人口的就业问题,还可以为当地政府增加税收。
第三,政府要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扶持力度。农业生产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发展大局,无农不稳。所以,必须鼓励一部分人稳定从事农业生产,保障粮食产量。政府可以给农民发放一定的农产补贴,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对于部分农产品实行统购包销,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第四,政府要大力支持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政府可以通过给乡村教师发放生活补贴、优先评职称等方式,努力把优秀的老师留在农村学校长期任教。这样一来,很多学生就会留在农村读书,也有利于农村教育的良性发展。
第五,政府要想办法增加农村的文化氛围。政府可以通过文化旅游局等相关部门,定期组织工作队下乡文艺演出,播放露天电影,赠送公益图书报刊,让农村人养成爱读书、爱学习的生活方式,从整体上提升农村的文化氛围。同时,这样也有助于关爱农村空巢老人。
城市是农村人的梦想,农村有城市人的爹娘。农村虽然落后,却是我们国家长期稳健发展的坚实后盾。农村如果长期落后,无疑也会拖城市的后腿,拖国家的后腿。期待农村越来越好,期待国家越来越繁荣富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