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所有人都一样,唯独你。

所有人都一样,唯独你。

作者: 雅丽1009 | 来源:发表于2020-06-24 04:09 被阅读0次
    这一生最难的事。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同理心这三个字贯穿着我们的生活,何为同理心,我所理解的是我们站在别人的角度和出发点,用同样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别人面临到的问题,并以此对他的心情给出一个肯定的答案。

    再之后在肯定的基础上再以此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果一开始就一味地指责,得到的只能是负面的效果。

    可是如今,没有人再会去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脱口而出的是我怎么怎么样,你就不要再怎么怎么样,人与人交往间,多了权衡利弊,少了不问前程。

    听上去,很可悲,但这是个现实世界。

    跟一个编辑朋友聊天,他问我,诗人为什么会喜欢写诗。因为诗里边所表达出来的心性是生活中不可能实现的,而不可能实现的东西,追求都是徒劳,因而心性只可丢一边,我们生活还是需要继续。对,道理就是这样,可自律二字都难,何谈克制?

    太多时候,我们在过自己的生活,却总是为别人而烦恼。烦恼别人的不理解,不通融,不喜欢,不心疼。自然,人具有社会性,所以使得同理心泛滥,想要有与人交往的空间,进而却衍生出了讨好,一开始只是想善意交流,到最后想要太多,却万般迁就,到最后白月光变成了饭米粒,朱砂痣也变成了蚊子血。

    你讨好的那个人,一句话就可以跟你拉清所有的界限。谁不是面对现实在生活,唯有你不懂。

    太宰治在人间失格里写道,生而为人,对不起。故事主人公,是个想要约好一起去自杀的男孩,从小富裕家庭长大,内心孤寂,却想着如何去逗引身边的人发笑。

    沈腾参加喜剧人的时候,台上总是很欢乐,台下采访有人说他可怜兮兮,其实做喜剧的人大半都是抑郁的吧。周星驰,卓别林,憨豆,威廉姆斯也都曾传过抑郁症。可是传递给我们的还是开心,可是我们都忽略了他们的内心。

    而这种忽略掉的内心,是我们缺少的同理心。可讨好型人格的形成,却是我们同理心泛滥的后果。

    几千年前,圣人孔子宣扬中庸之道,也曾跟朋友谈起中庸,其实这两个字很难,因为欲望作祟。人在一个很低的起点,要的可能只是一份稳定的工作,而一切都稳定之后,却想要更多的财富,因而日子久了,心底的欲望不断增强,心绪开始不断膨胀,中庸二字自然抛在脑后。

    生活如此,内心情感亦是。

    人与人交往过程中,不求轰轰烈烈,只求生死相依是一句情话,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也是一句情话。恋爱之时,你侬我侬,忒煞情多。

    婚姻之后,温暖淡然,举案齐眉。该是最好的状态。可是有太多却因为你没有从前爱我这样的理由而分开的人,你看要的太多因而错失了那个最愿意心疼自己的人。

    因为我们都忘了,现在别人的立场去思考问题,而也会有人忘了,那个你曾花心思讨好的人,也没有愿意站在你的立场去思考为何你会这样。

    与其要得太多,不如放下吧。人性太难分辨,与其将一个人当成信仰,不如去想一件不可能实现的事,因为事情核心不会改变,而人却会。生存的核心不变,才能支撑你生活下去。

    所以,信仰和追求一直都要有,也不要放弃你的同理心,毕竟这世间还是有那么多美好,人性不可测,可你的内心可以自己守护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所有人都一样,唯独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cdlf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