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做了一个决定,把一些无关紧要的枝桠尽数剪下,只剩下一件事,coaching。推掉了看起来还不错的合作机会,只留下想要用所有时间去做的那件最爱的事,挺想为自己鼓掌的。
神奇的是,在我粗暴地做了这个大减法之后,似乎有更多丰厚的东西涌了进来。当我专心致志地服务现有的客户的时候,我和他们建立了极其深层的连接,而就好像是上天安排的一样,他们往往会在某个时刻给我某个重要的启示,就如昨天一个比我小17岁的小妹妹客户给我的关于“拒绝和丢弃”的启示一样。
和之前什么都想做但老觉得身体被掏空的感觉相比,现在虽然只做一件事,但却极其的踏实和笃定。
到底怎样能让自己安安心心地做一件事情?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个积极心理学领域关于“动机”的理论。
在之前的一篇文章《到底怎样才算是“自我实现”?》里,讲过一个叫做SDT(Self-determination Theory)的理论,这个理论认为,如果一个人具备三样东西,就可以活得很幸福了。这三样东西是:Competence(能力)、Autonomy(自主性)、Relatedness(与人的联结)。
其中的Autonomy(自主性),再延伸一点讲,就和动机(motivation)有关了。
什么是动机?简单讲,就是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可不要小看“动机”,减肥能不能成功,一份工作能不能做得长久,都和它有关。
在SDT理论里,把动机分成了四类。

第一种目标是来自外界的(External),被外界控制的(Controlled)。
这种目标是别人想让你做的,你做了会得到一些回报,或者如果不做就会陷入麻烦。
比如:“我会帮助我的下属,因为这会让我更有机会升职。”
第二种目标是内在的(introjected),但同时是被一些内在评判标准控制的(controlled)。
对于这样的目标,你之所以努力是因为如果你不这样做的话,就会感到羞愧、内疚或者焦虑。或者,如果你去做了,就会认为自己是很好的人。你想要实现它,是因为你认为你“应该”去做,同时你会用一些内在的“法则”去督促自己去做。
比如:“我会帮助我的下属,因为这是一个好经理应该做的事情。”
第三种目标是你认同的(identified),主动去做的(autonomous)。
你认为这种行为是有价值的,尽管这个行为或目标是来自于别人的,但你认同了它的价值,并把它作为自己的目标。
比如:“我会帮助我的下属,因为这是一种发展我自身能力的低成本的好方法。”
第四种目标是整合的(integrated),主动的(autonomous)。
你为这样的目标努力,是因为它是重要的,是关于你是谁。你追求它不是觉得它有趣好玩,而是认为它关乎人生的本质。你会用内心的力量去追求它,对于它,你会给予最大的尊重。
比如:“我会帮助我的下属,是因为看到别人成长,对于我来说是件重要的事。”
知道这个有趣的理论之后,我思考了关于孩子学习的动机,也许也可以分成这么四种。
1. 我学习,是因为妈妈让我学。(External,Controlled)
2. 我学习,是因为好孩子应该要好好学习。(Introjected,Controlled)
3. 我学习,是因为学习可以让我变成一个聪明的人。(Identified,Autonomous)
4. 我学习,是因为我对这个世界感到好奇。(Integrated,Autonomous)
最近南瓜哥看了一套叫做《幻想数学大战》的漫画书,彻底迷上了数学。有一天,突然跟我说:“妈妈,我喜欢数学,是因为我想要了解世界是怎么回事。”
听到这句话,我shock了两秒钟,随即发现,我小时候之所以会努力学习数学,只是因为要考一个好大学而已。而结果是,在我离开学校之后,尽一切可能远离这门学科,对之简直是深恶痛绝。
而南瓜想要学习数学的动机,似乎和我很不一样呢。
内心若有丰饶的土壤,就自然会开出美丽的花哒。
----------END----------
我是热爱coaching、喜欢写作的小楠,很高兴认识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