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赵冰老师,一名讲书教练。讲书这件事,对个人的价值很大,我给了一个公式:讲书力=影响力+演讲力+学习力+变现力。学一门技能,得多重收益,超值。
不过,讲好一本书,是一件很有挑战的事。普通人该如何学习讲书呢?我总结了5个“多”,一共10个字。
1、多听
市面上有很多学习类APP都有听书的栏目,比如:得到“每天听本书”、樊登读书、今今乐道、早晚读书、新世相、睿问、远见塔、微信读书、十点读书、喜马拉雅“喜马听书”等等。有一些是付费的,有一些是免费的,多去听一些好的讲书作品,对你帮助很大。
就像我们学习英语一样,多听就能找到语感。沉浸在那个环境里,从听众的角度,去感知一篇讲书作品的框架结构、遣词造句大致是怎么样的。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好的讲书作品还要反复听几遍,不仅让它们流淌过你的大脑,还要它们留在你的脑海里。
听书的过程,同样也是学习书里知识的过程。不过,和普通人听书不同,你不仅要关注讲书的内容,还要留意讲书人是如何描述、如何呈现的。
2、多拆
我曾听小马宋老师讲述他是如何成为文案创意高手的。他刚开始工作时,直接找到了2万个顶尖的创意作品,然后认真拆解,反复学习,有了这样的大量的持续不断的刻意练习,才有了后来小马宋老师举重若轻的文案驾驭能力。
先模仿,再拆解,后超越,这是很多高手的学习路径。讲书这件事,没有标准答案,但确实有优劣之分。多去拆解那些优秀的讲书,不能只谈主观感受,而是要找出它背后为什么讲得精彩,为什么吸引人的原因。认真研究一下,它究竟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如果你拆解的讲书作品,恰好也是自己看过的书,那么就不忙着去听。你可以先在心里想一想,如果是自己来讲这本书,会怎么去讲?然后,再去听听别人怎么讲述的,再对比一下,然后才去拆解,效果更好。
3、多思
思,有两层含义,一是从书出发去思考,一是回归到人去思考。
学而不思则罔。讲好一本书,是有一些方法和技巧的。但是,关键还是要回到书本里,把书吃透,多去挖掘书里的观点,多去思考作者要表达的是什么。
同时,读书、讲书,都是以人为中心的。不断叩问自己,从书中获得了什么,解决了自己什么问题,能够给别人带来什么价值。不要偷懒,把这些问题写在纸上,越多越好,再慢慢梳理出思路。
4、多问
讲书算是个“新鲜事物”,之前没有成熟的体系和方法论,也没有严格的标准,很多东西是热爱读书、乐于分享的书友们自己摸索出来的。所以,在学习讲书的过程,如果能得到讲书前辈的指点,就能省下不少力气。
这里建议你多向有成功讲书经验的老师和讲书人请教,帮自己答疑解惑。注意,要多提具体的问题,不要泛泛地问“我该怎么讲得更好”这样的问题。
同时,把自己的讲书作品拿给他们听或看,获得反馈和建议,这样你就能快速进入到一种螺旋式上升的学习态势中了。
5、多练
刻意练习,是学会一门技能的不二法门。如果说学习讲书有什么捷径的话,多练就是最关键。有天赋固然好,但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而言,多多练习,才是王道。事实上,任何台上的云淡风轻从容自若,都来自台下的咬牙切齿玩命死磕。
不要怕丢脸,不要有心理负担,先做起来再说。要知道,有时候,慢就是快。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讲书人,大量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
这里要敲黑板、划重点了。跟去健身房锻炼一样,有专业教练的指导和自己一味闷头练习,两者的效果还是有挺大的差别的。
如果你想专业系统地学习讲书,我有一门讲书课,经过了四年不断迭代打磨,可以帮你“听、拆、思、问、练”,快速高效地掌握讲书技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