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高三,我读的是某高中的文科班,平时的考试在班级里经常是前五名的,我拿手的是语文、历史、地理和政治这一些学科。(那时的文科是要学地理的,但是大学时候,地理却是理科)
不过,我在高三第二学期的复习迎考中却犯了一个战略性的错误。我的历史学科早早复习得很好了,过后反思,其实还是机械记忆,没有形成知识网络。后来,因为没有及时复习巩固,所以,临近高考的时候,可能是紧张,很多知识点居然忘记了。最后,历史和地理学科高考都只考了70多分,最后总分也比本科线低了20分。
现在,再回顾那一段经历,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是对于考纲没有吃透,复习的内容缺乏总体把握,也没有制定宏观的计划。那时似乎没有什么一轮、二轮和考前指导之类的复习计划。在微观上,战术上,我对于历史和地理以及政治学科的掌握有一些碎片化,缺乏系统把握,所以后面因为紧张,居然有一些淡忘了。
我的建议是,第一要吃透考纲和考试要求,各种题目的类型,第二,要明确主干学科和公共学科的考试要求和学科特点,主干学科的核心概念和知识要能够系统化,第三,复习要有计划,因为时间长,五个多月,一定要像高考复习一样,分三轮复习,各个阶段有自己的目标。还要自己模拟考试,最后自己反思,并且及时调整应试策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