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职家庭,遇上孩子放长假,家长上班,是最要命的。孩子的午饭成了大问题,总不能常吃快餐,又不能饿着。我们只好每天早上定时煮好稀饭,中午孩子吃点稀饭,垫肚子。
傍晚下班,我风驰电掣地赶着回家。我先要回家看看孩子,再去菜市场买几个菜,给孩子加餐。每个傍晚都是如此。
孩子已经读四年级,儿时这年龄的我早已会做饭了。但是到了孩子这,我们始终不放心他们在家独自使用电器。毕竟水电无情,哪怕只是想想,我们也承受不住。
因此教孩子做饭这件事,我们始终搁浅着,总认为还不到时候。
可家长们一起交流,谈起小时候的自己,哪有不会做饭呢?反观现在的孩子大多数不做饭,只会吃。这时我们都相视而一笑,摇摇头。同时有一个微弱的在耳边低语:“要是孩子会做饭就好了。”
每当遇到会做饭的孩子,我总会多加留意,暗自感叹:“要是我家孩子也会就好了。”
长此以往,我教孩子做饭的心压制了害怕,开始蠢蠢欲动。
前天又听文友描述孩子做的拌面好吃,色香味俱全,一家人吃得酣畅。
他说:“孩子自己会做饭,这不仅仅是帮我们分担家务,还有我们不用再牵肠挂肚孩子会饿着,还能培养了孩子的幸福感,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生存能力。”
文友的话催促着我把孩子学做饭提上了日程。
早上,我出门前告诉小葡萄:“晚上五点煮米饭,只要一碗米。清洗2次后,再加水,你把手放入米中,水掩盖了整只手掌就够了。”
与小葡萄交待好,我和熊爸就各自去上班。
人总是矛盾体,虽然我希望孩子会做饭,也着手教孩子了。可实际上我压根就不相信她做饭。毕竟小葡萄一直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偶尔心血来潮,帮我洗个碗,这就会让我欣喜不已。
做饭可比洗碗麻烦多了,都不知道米缸在哪里的小葡萄,她会做饭。
“不,不,这比让她考100分还难。”
傍晚,我推开家门,小葡萄立在水池前,清洗豆荚。
她看到我,欢喜地放下豆荚,迎向我:“妈妈,米饭我煮好了。”
我难以置信地摸摸她的头,笑盈盈地答:“好。”
我快步走到电饭煲前,打开盖子。一股热浪扑面而来,里面还夹杂着淡淡的清香。我用手扇扇热气,白白的米饭你挤着我,我挤着你,齐声呐喊:“可以吃了,可以吃了。”
米饭的香气把我带到了六岁那年的夏天。
夕阳染红了一座座山头,整个天空都是金灿灿的。
我站在屋后的小路上,迎接着早归的爸爸,想着爸爸揭开锅盖的欣喜。我如同怀里揣着一只麻雀,雀跃不已。
远远的有一个人影,隐隐约约能辨出一个轮廓。
我就开始大呼:“爸爸吃饭了。”
“好。”
我一听,是爸爸的声音,马上奔向他。我扑到他的怀里,再也按捺不住了心里的兴奋和骄傲,脆生生地说:“爸爸,今天是我做的饭了。”
爸爸听了,马上放下扛着的锄头,把抱起我,举高高:“哈哈,我女儿会做饭了。”
即便过去了这么多年,那年的满足和幸福感都是金灿灿的,回忆里也镶满了金边。
“妈妈。”
小葡萄的呼喊打断了我的回忆,而幸福却由远及近。儿时的我因自己学了做饭,能给爸爸做饭而幸福。现在因为女儿会做饭,我不用再担心她饿着而幸福。
爱就是这样,父母对孩子的爱,孩子对父母的爱就在一顿顿饭里。一粒粒米饭滋养着我们的身体,也滋养着我们的精神。
这份爱由上向下,又由下向上,把我们的情感相融在一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