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水作文针对2021年陕西中考卷
【原题呈现】
题目:这,是我的节奏
要求:①文体自选
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③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④不少于600字
【文题解读】
2021年陕西中考作文题,沿用了以往全命题作文的形式。这个题目,从字面来看简单明了,内容着重于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成长。很明显,这是一个需要学生独立思考,最终写出具有独立行为的作品。需要学生以全新的形式诠释青春的独立与自信,既有正能量,又有思辨性。这个题目要想写好,必须在长期积淀的基础上,通过对题目巧妙恰当地阐释,展示自己的思辨能力和语文素养。
“这”是个指示代词,具体指什么,不能盲目界定,必须结合自身的经历和认识,化抽象为具体,用自己想展现的内容将“这”字完美替换。可以是具体明确的节奏指向,如“奋斗”“勇敢”“执着”等内容,也可以是能体现节奏特点的“激烈”“欢快”“婉转”等内容。文章的主体内容就是这个“这”,一定要将“这”写清楚,写明白。
题目中的逗号,则是清楚明了强调“这”的内容,突出“这”的重要性。
“我的”,确定了文章必须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抒情。必须明白,在文中需要展现的内容是“我”的风格,“我”的品质,“我”的个性。当然,这个“我”,既可以是现实世界的“我”,也可以将其用喻指手法,化成一条河,一棵树,一滴雨。
“节奏”是写作的重点和难点:如何界定“节奏”的内容,需要慎重考虑。“节奏”一词,《现代汉语词典》中,“节奏”有两个义项:(1)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2)喻指均匀的有规律的工作进程。从含义中提取一下,适合我们操作的关键词应该是“交替”“规律”“进程”等意思。
延伸一下“紧张与舒缓”“喜悦与悲伤”“明亮与晦暗”“丰富与单调”“前进与栖息”“感性与理性”等“交替”出现,有“规律”推进的“进程”都是节奏。节奏可以欢快前进,也可以低沉婉转;可以铿锵有力,也可以缠绵悱恻;可以激昂奋进,也可以曲折迂回。
可以具体表现为个人成长之节奏,奋斗之节奏;(如油麻地里的杜小康,围墙根底的小桃树)也可以理解为家庭变化之节奏,发展之节奏;(如灰黄天空下的故乡,田野里散步的一家人)更可以展现社会进步之节奏、变革之节奏等等。(如惊天动地的蘑菇云,响彻千年的安塞腰鼓)小我大我均可,可写内容很多,选择新颖且自己熟悉的内容是作文成功的基础。
从写作手法上来说,内容既要有具体事件的记叙描写,又得有在事件发生过程中穿插的抒情和议论。多种表达方式综合使用,才能写出既有内容,又有内涵的作品。
总之,在审题过程中,应紧扣题目中的“这”和“节奏”这两个关键词,充分挖掘它们可能含有的内涵和外延,做到与后边“节奏”一词密切呼应,写出具有独立思辨能力的作品。
【下水示范】
这,是我的节奏
十八岁开始工作,懵懵懂懂。后来,看着周围人,节奏不快不慢,大多时也就随波逐流了。这样低沉消极的节奏中,快乐几乎没有。(节奏两字迅速贴题,不拖泥带水)不想,四十三岁那年,五月的一次赛教改变了我一贯的工作节奏。(前后巧妙对比,形成突转,颇有悬念,自然引出下文。)
2018年5月,我有幸参加市级赛教。那会上完初三的复习课,紧跟着就得上初一初二的新授课,还得研究教材教法,可以说那时的我基本是以进行曲的节奏,(以“进行曲”比喻“赛教过程”,生动形象,又一次自然贴题)走完整个赛程的。然而我发现,自己在这样的快节奏中居然体会到前所未有的快乐。从那以后,我开始改变以往死气沉沉的教学节奏。(下文紧扣此处提及的“快乐”和“改变”进行形象化叙述,承上启下之句。)
我在教学中开始追寻语文教学上的优秀典范,学习他们的教育理念,阅读他们的教育论著,聆听他们的课堂实录。(“追寻”“学习”“阅读”“聆听”四个句子自然形成排比,突出用功之多;动词使用准确,避免重复,颇有匠心)对他们的仰望之情,不知不觉就激励我的工作节奏发生了改变。(改变的动力是“仰望之情”,说明改变是由内生发,合乎情理)
我不再因为“语文”两个字情绪低沉,因为赛教已经打开的视野,很容易就能挖掘到语文世界更多的美。语文的博大精深,犹如一曲曲让人心潮澎湃的交响曲。(交响曲,继续以音乐为喻,“心潮澎湃”言触动极深)时而让人慷慨激昂,时而让人浅吟低唱。(“慷慨激昂”“浅吟低唱”用词典雅,形成整句对仗,形势与音韵俱佳)在这丰富的乐曲中,我渐渐懂得该在何时敲响何种节奏。(紧扣“节奏”二字行文,文气一贯,又总领下文“研究教材教法”和“研究学法学生”两段)
研究教材教法不再敷衍,我会心怀敬畏,踏踏实实。(此段的中心句,该段围绕此句展开)这个时候,我的节奏是稳健有力的。(用“稳健有力”形容“节奏”,意在强调“我”工作的踏实)记得在备《马说》一课时,为了真正理解韩愈在文中的“不平之气”我把《百家讲坛》中有关韩愈的所有讲解细细看了三遍。与《马说》有关的地方,更是反复观看。虽然这样的节奏让人有时气喘吁吁,但心灵上获得的快乐却让这节奏有了意义。(为证明“节奏是稳健有力”,特举备《马说》一课时的细节,使文章充实有力)
研究学生学法不再抱怨激愤,我会放平心态,静心雕琢。(此段的中心句,与上一段形成并列关系,给人结构清晰之感)这个时候,我的节奏是轻缓柔和的。(“轻缓柔和”对应上一段的“稳健有力”,准确体现“节奏”尤其是情感的变化)当我用这样的节奏,一点点走近孩子的世界时,我的课堂也有了新的旋律。课堂上的一个笑脸,本子上的一段话,自习上的一杯水……都是幸福的鼓点。(“幸福的鼓点”言收到学生的鼓励,颇为巧妙)不惑之年的这些改变,让我真正把握住教学节奏,读懂老师这两个字。(“真正把握住教学节奏”即文章的落脚之处)
虽然,我的这种改变也迎来了不少风言酸语。(反面举例,实事求是,凸显坚持之艰难)但我很确定,这脚踏实地时的稳健有力,静心雕琢时的轻缓柔和,是我的节奏。(再次扣题)
这种领悟来得有点晚,但当我有了自己的节奏后,我的生活也因此找准了方向。(这“节奏”引导我走向人生的光明之途,意在强调“这节奏”的重大意义,主旨更为显豁,文意更为高远)于是,我更加确定,人生之歌想要唱得响亮,(“人生之歌”一喻与“节奏”自然衔接,比喻准确)就得有自己的节奏。(豹尾收束,干脆有力,掷地有声)
【写法感悟】
看到这个题目,一般首先想到是音乐的节奏,或宛转悠扬,或慷慨激昂。然而,很明显不能只局限于此。专门查阅了“节奏”的概念,明白了有关节奏的三个关键词“交替、规律、进程”。凡“交替”出现的“规律”性“进程”,均可入题。写生活节奏,是我从选材上想展现给学生的一个点。
联想到之前教书的日子,和现在对比,我的变化就来自于2018年赛教这件事,让我的教学有了新的节奏。于是,我以赛教这件事为切入点,着重展现的就是赛教之后的变化——“稳健有力”与“轻缓柔和”交替相契,规律推进的进程。这,是我的节奏。因此,这篇习作,从内容上我突出的是“我”的“节奏”的特点。这也是我多年来教学和生活的“交替”变化,“规律”“进程”的缩影。
同时,通过近几年的观察,我发现很多学生在写作时,都很难做到在写作过程中围绕文题,紧扣文题,突出中心来写作。写“我的烦恼”全篇不见对“烦恼”的具体叙述描写;写“让我感动的一个人”,仅在文章最后一段来个“他,就是让我感动的一个人”而文章内容,几乎看不到一点对“感动”的体现。针对学生写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篇习作,我想在写作技法上重点展示给学生的,就是如何在命题作文中自然入题,适时渗题,紧扣文题来突出中心进行写作。
文章一开始我用“节奏不快不慢”“这样低沉消极的节奏中”,迅速破题。引导学生明白,一篇几百字的文章,要做到“开篇,骤响易彻”,入题要快,这样才能为下文内容奠定基础。
紧接着在主体部分,用“可以说那是我工作以后最强的节奏了。基本是以进行曲的节奏”来突出43岁这年,我教学节奏的变化。既彰显文章内容的起伏,又自然贴合文题。
同时在叙事过程中适当穿插议论,不时在感悟中渗题。“在这丰富的乐曲中,我渐渐懂得该在何时敲响何种节奏”“这个时候,我的节奏是稳健有力的”“这个时候,我的节奏是轻缓柔和的”等句子,一次又一次将“我的节奏”层层铺开,最后将“这”落实为“脚踏实地时的稳健有力,静心雕琢时的轻缓柔和”的具体内容。这样,文章内容既充实,又始终能围绕文题展开。
最后在结尾处,以“我知道,人生之歌想要唱得响亮,就得有自己的节奏”回扣文题,结束全篇,升华文章主旨。
通过这样的一篇下水作文既向学生展现选材方法,又使学生明白,考场作文与平时的随笔日记的区别。从而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拓展选材范围。同时学习开篇入题,主体渗题,结尾扣题的写作技法。最终在老师下水作文的引导下,写出一篇有充实内容,有真情实感,又有思考价值的作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