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三叶剑(中)
说是地宫,其实是一个巨大的中空洞穴,顶层被赤红巨石完全覆盖,地面覆盖者杂质较少的银矿石。
除了满目的石头,四周空无一物。
家书上说“燕之南银之山,刚玉出地宫现。疾风阵斗褐羽,跃雷池神兵出。”
奚韵甄调息片刻,起身向着地宫东北角走去。
那里的风声嘶鸣,常人听不见,对奚韵甄来说确是十分清晰,是疾风阵无疑。
嘶鸣声来自一处被石壁半掩着的洞穴,不知这洞穴是什么构造,站在洞口都感受不到一丝风,一脚踏进去,人立即被猛烈的吹的向后退了半步,险些跌出洞来,眼睛更是连睁开都困难,耳中被巨大的风声吞噬完全辨不出别的声音。
顶着风前行,奚韵甄手臂挡在眼前,勉强去看路,阴森的鬼气突然溢出,一股压抑的杀气迎面袭来。抬眼去看,几百只中等个头的褐色飞鸟正以惊人的速度顺风而来,每一只都是冲着奚韵甄来的。
平生从未见过如此速度的鸟类,奚韵甄唇角勾起一抹冷笑,有趣的很。
手中一把银针抛出去,正面的一排褐鸟立即跌落,短暂的一刹,奚韵甄便从这个空洞中逆风冲了出去。逆风而行,这褐羽鸟的速度竟快了一倍,这样的速度,那尖利的喙能把人戳个大窟窿。
奚韵甄起先只是极速飞跃,一边闪躲一边随手杀死靠近的褐羽鸟。但速度不敌,很快大批的褐羽鸟就追了上来,乌压压的一大片,奚韵甄只好在岩壁做短暂的纵跃,脚步左侧墙面轻点,人就翻转上了岩壁顶部,随后又直直下落,不敢稍作停留又跳上了右侧墙壁,人影浮动,越来越快。靠前的褐羽鸟纷纷撞在墙面上,而后面的再追上来,前仆后继,无休无止。
几番跳跃后,虽然每次落点不同,褐羽鸟却似瞧出了奚韵甄脚步的规律,松散了队形,无论她在哪里踩过,都会有飞喙毫不留情的刺进她的身体。
手掌在地面点过,奚韵甄倾斜了身子,旋转着向前,借助旋转的力道内息四溢,将身侧的褐羽鸟卷入了自己的的攻击圈,利用内息营造出的气流,杀鸟,也暂缓了褐羽鸟的速度。
奚韵甄惊讶于褐羽鸟的灵活机变,心中不安。当下的她的每一个动作都用尽了全力,她应该庆幸自己没有负重下地宫,任何一点多余的重量都可能让她被戳出数个血窟窿。
远远望见出口,又一个旋转杀后,奚韵甄转身停了下来,周身内息汹涌而出,释放出凌厉的杀气。
无视即将攻入眼前的褐羽鸟,凌空释放内力,疾风洞开始坍塌,飞石流星。
不再试图躲闪,奚韵甄全速向洞口奔去。眼中的视线开始狭小,渐渐只余洞口那一缕紫色光点,注意力也渐渐只集中在那缕光点之上,忘记背后的褐羽鸟,忘记身上的剧痛,停止思考,全凭本能做最后的冲刺。习武之人,日复一日的练习,能增加什么战力吗?并不。日复一日的练习,只会让身体记住每一个动作,在战斗中无需经过思考就迅速而准确的做出判断。心里眼里,既没有敌人也没有自己,当不该出现的气息出现在不该出现的位置时,就让它彻底消失掉。
前所未有的冷酷,从未有过的速度。
奚韵甄并不清楚自己是以怎样的速度冲出疾风洞的,出洞不远处就是一堵厚实的墙壁,只来得及侧过身,整个人直直撞了上去,腥甜的血从口鼻中喷涌而出。
真坑啊!
念着身后的褐羽鸟阵,奚韵甄迅速的趴了起来,褐羽鸟并没有追出洞来,而是在洞口徘徊一阵,渐渐隐退。
松了一口气,奚韵甄背依着墙壁缓缓坐下,黑衣下看不出伤势,但半个身子都被血沁湿。抵着头与垂下的眼眸中没有半丝情绪。
“跃壁和飞旋都是奚家武功路数中的最不常用的招式”,这两个招式,都以牺牲速度为代价,并不受欢迎。疾风洞中,情势所迫,不得不施展这样的力量。
“敬畏自然界的速度。”奚韵甄喃喃自语。再强的功夫,也有人能匹敌,再快的速度,嗤,还不如一只鸟。
抬眼观察周围的环境。
不远处雷火的紫光四射,应该就是那雷池。疾风洞洞口这堵墙,在这空洞的空间内,显得十分突兀,分明是人力修建,防止从洞中急速飞出的人直接冲进雷池中。
奚韵甄笑,老东西!
曾祖埋剑留书,让子孙来取,也引得外人觊觎。可第一关就绝了外来人的后路,非我奚氏子孙,落得洞来不是直接摔死,就是得在重伤之时力战毒蜘蛛。偌大的一个地宫,如若不是惯于追风的人,想找到这疾风洞入口,恐怕得寻个三天三夜。没有机制的速度和应变力,怕是也会成了那褐羽鸟的腹中美食。能冲到这里的,也只能是奚氏子孙了。老东西竟然怕他们白白死了,竟然在这里修了这么大一堵墙来救命,真是个有趣的家伙。
边有一条不起眼的小路,墙壁上有人刻字:坦途,慢走。
想来是另外一条通往外界的路,不论是取了剑还是没有取到剑的人,都能从这里顺利的走出去。
那雷池惊雷四射,噼啪作响,令人不敢贸然靠近。
奚韵甄细细去观察那雷池。
雷池本身是一个长宽约莫十六米不大规则的地坑,被岩壁半抱在中间,仿佛天然形成,而雷池中间一个赤红色平台,虽也不怎么规则,却明显是人为摆放在哪里的,材料就那地宫顶部的那种红色巨石。巨石正中一颗不大的引雷珠被镶嵌其中,而引雷之物,正是那柄三叶剑。
奇怪的是,这池子不大,懂点轻功的人都可以轻易的攀上顶部岩石,再跳到中间平台上。不过似乎设计者,并不觉得这是个漏洞。
手臂一摆,四枚银针飞速向岩顶和三面岩壁射去,只听银针也爆出了爆裂的噼啪声。
果然,这银矿区的岩石很适合传导雷电。
可有人能把那三叶剑至于其中,而全身而退,而不是烤焦了落得一池白骨,就有人能进去。
奚韵甄是一个极有耐心的人,身处诡蝶多年也极其擅长观察,她静静站在雷池边看着雷电的变化,眼睛瞬也不瞬的瞧了整整两个时辰。
这雷池有十四个点,每十个数会因雷电碰撞发出声响,共有九处明显的落脚点,不过能够落脚的世间,仅在刹那,人若置身其中必然会不得不被雷电驱赶着不断在这九处落脚点间不断起落,反应慢一点,又或者记错了落脚点次序都会被击中成为这池中焦尸。入池的雷击空隙出现后一个时辰整,第六处落脚点处会出现通往雷池中心的雷击空隙。
也就是说,一个人想要入池,首先要掐准入池的空隙,清楚记得池中九处落脚点的位置与雷击顺序,在九处落脚点循环飞奔至少一个时辰,在通往雷池中心的空隙出现的前一秒必须落在第六处落脚点上。
速度,收速,准确度,记忆,耐力,这都是常规习武必须的。可为什么觉得……最后踩中第六处落脚点靠的是运气呢?
奚韵甄黑着脸表示无语。
在比对着雷池,奚韵甄在地上画下九处落脚点的位置,比对着池内雷击的情况,练习走位。起初奚韵甄跟不上那雷池中雷击的速度,找点也不够熟悉,时常错漏。随着练习的进展,走位速度加快,奚韵甄发现这似乎是一种精妙的步法,在加势与收势之间营造出一种解肢的的错觉,传言中变为三人竟是这个意思。
奚韵甄心中了然。这洞中,没有剑谱。只有剑,拿到剑的人,必是学会了三叶剑步法,能在此惊雷中穿梭的人。
没有剑招只有步法,有些奇怪。
约莫半个时辰,奚韵甄便熟练的掌握了这步法。奚家武功路数大多速成,难处则多在内力修习和精度把握,内力掌握不难,难在其飘忽的属性想要将其积累深厚十分困难,因此多数修习奚氏功法的人,多有着精湛的轻功,却缺乏充足的内息难以长久。至于精度把握,对于习武初期一直追求极致速度,一不小心就能窜出老远的人,往往想要学会精确的停止时,这已经成了最难的地方,简直承礼奚氏功夫的魔咒。而这雷池,就是要来到这里的奚氏子孙修正功夫中的不足。
曾祖埋剑于此的深意,恐怕也只有奚氏后人能真的体会了。
虽然一路过来,内伤很重,但是奚韵甄十分确信自己坚持一个时辰绰绰有余,她不确信的只有……最后一刹的运气,如果总也落不上去,那就只能跑到内力耗尽被“天打雷劈”了。
跃入雷池,在九处落脚点相继运动。
两个时辰过去,奚韵甄都没能成功落在第六处落脚点上。第三个时辰就变得分外艰难了。但身体疲累,心中却不惊慌,三个时辰,是这世间绝大多数高手的极限了。奚韵甄对自己的内息有绝对的信任,曾祖此番设计绝不可能超出他自己所能承受的极限,即便是超出了奚韵甄现有的能力范围,也无非是加重内伤,只要脚下步法不乱,就一定能取到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