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会有那么一点感动,想表达却不知如何组织。
![](https://img.haomeiwen.com/i3904431/3b6ce248418d7107.jpg)
在课前调试投影仪时,儿子好奇走到投影仪前对着明亮的灯光,急得我一下子拉过他,顺手拍了一下小脑袋:谁让你走到那边去的,强灯光会让眼睛失明的。而小家伙已经出离状态,哇的一下大哭起来。急着调试的我没有时间来安慰,而一边观望的女儿,蹲下来抱着儿子说:安安,妈妈爱你,她担心的眼睛受伤,姐姐爱你,我们抱一抱好吗?我们一起等妈妈……很神奇的哭声一下子停了。那一刻觉得很圆满了,虽然自己在着急的状态下没有控制好情绪,但是日常处理儿子情绪的常态已经被周末才在家的女儿观察到并且学会使用了。
所以有得时候不是你如何宣扬你的理念和想法,重要的是你坚持做,总会有潜移默化的那一天。
年前开一次家庭会议,儿子虽小,但是也会列席,为了鼓励小家伙,在简单的感恩环节后谈到第一个议程“2017年的目标”,首先请安安小朋友表达目标,小家伙的目标是“小毛驴玩玩具”,然后就在一边等其他家庭成员表述目标,一点没有捣乱。
这一刻的感想是:在埋怨孩子捣乱之前,有没有给到孩子足够的尊重?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存在,得到存在感是孩子安静的前提,重要的是你让他觉得自己是重要的,是值得关注的,从而强化内心的安全感。
同样因为爸爸经常抱怨女儿的不作为,那么第二个议题“分工”。首先爸爸表达需要洗衣,洗碗……还没有说完,姐姐立马非暴力不合作了,拿起IPAD,侧着身子打算看视频,于是我问:抵触的点是什么?孩子回答:那我周末都不回来了。带着赌气,又问:你希望周末回来享受一下?点点头,又问:希望我们“伺候”你来证明我们是爱你的?这一次姐姐和爸爸都大笑,爸爸自己说:算了吧,不要求你做了。但是我加上一句:其实很简单,你只要表述你希望通过爸爸妈妈照顾你来表述我们对你的爱就可以了。我们其实是担心以后的生活自理能力,这样我们把这个时间段往后推一推,高考以后,我们把生活的这些技能都学一学,强化一下可以吗?大家皆大欢喜,完成本话题的讨论。
我很庆幸,居于对孩子和先生的了解,没有选择直接支持孩子和先生,而是选择让他们直视自己的内心,彼此达成共识。重要的是爱要可以被感受到,爱可以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关于分工,明确了我的2017计划,为了配合我的开课计划,先生主动请缨照顾儿子和女儿。许老师的“道出目的,请求协助”无时无刻威力四射。
同样一件事情,形式性的请求难免会一种被强迫感和被通知的感受,有时说不出的不舒服感会存在很久。但是道出目的,会让给予协助的一方很爽朗很开心的答应。重要的是请求要有请求的态势,征得理解,适当弱势加深了沟通的诚恳和尊重。
陪着儿子在聊天,先生在厨房,不一会大声呼,要求协助,并且升级为直接抱怨和迁怒:你真把自己当做客人啦?不来打下手?你看看这个盒子放垃圾桶也不知道折叠一下,40多岁的人了,连点生活常识都没有……此时辩解会加深争吵,于是我大笑着说:这把年纪要改真的很难,你生气是你自找的,跟我半毛钱关系都没有。但是我很开心哈,开心也是自己创造的。所以生气是自找的,开心也是自找的,既然都是自找的为什么不开心一点呢?于是先生只能用一个词来结束本次争论“厚颜无耻”。那又怎么样呢?你的评价对我来说重要吗?重要的是我知道自己是怎样一个人,重要的是我不需要这些外在的东西来证明自己,我就是我自己!
人生有许多的意外和挑战,重要的是认清自己:你是谁?你想怎么做?为什么?你的目标和期待是什么?还有呢?从哪一步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