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钢琴课没上。快七点起床,匆忙吃了点早餐,赶紧收拾了一下,安顿好尚尚在家写作业、练琴,带着晓晓去榆炼彩排。
打车10元到了榆炼,在门口等上了口才班的老师,说不让家长进去,把孩子放下到时候再来接。我来的时候就没打算回去再来。那么远,这么热,我还来回跑机会不成?于是我带着女儿直接就进去了,发现里面已经有一些家长了。心里瞬间有些不满:彩个排还要走后门呢?把女儿放在节目队伍里,我上了个厕所,转悠了一圈,遇上了同样来送娃娃的前同事,对着她抱怨了几句:一个假期就排练这个节目,啥也没干,还这么多事儿,真的不想参加……她似乎很忙,当然也可能觉得我很事儿,匆匆离去。之后我找了一个地方一个人坐了下来。回想自己因为大清早跑这么远的各种不耐烦以及对同事数落机构的行为,觉得自己很失态。既然改变不了,而且都已经来了,就观望等待看看自己能干啥干啥呗。
会场里比较乱,孩子们吵吵嚷嚷打打闹闹。我翻看手机看到了学校老师在珠海参加什么家庭教育博览会,在朱晓平的视频号里逗留了一会儿,结果听到他满口的家国天下红色经典,瞬间就失却了听下去的胃口。他的品格教育似乎火热火热的,但我听来总是觉得怪怪的,感觉不够真诚,甚至有一种直觉的抵触。不知道是我多心敏感,还是他的家庭教育真的只是装点门面的。总之,比起老魏,在我眼里,他就进不了圈。
乱混混的会场,看手机很浮躁,于是拿出了包里的《给一个青年诗人的信》。这本里尔克的书是何老师去年送我的。我是个我没有诗意的人,一蛮读不懂诗,因此对于诗人里尔克一无所知也没啥兴趣。但是他的伟大让你无法抗拒,总是有资深的读书人提起他,让你不得不有想窥探他的想法。今天打开这本书,首先特别有颠覆感的是冯至先生写的译序:
差点没划完。真的写得太好了,尤其是他对青年的认识以及青年成长历程的感觉直抵人心。就这篇序言已经深深俘获了我的心。那一刻,觉得有必要抓紧读冯先生写的《杜甫传》。
彩排结束后打车回家十点已过。呆了一小会儿,一带着两娃直奔饭店参加婚礼。人真是多呀,饭真实不错呀,天也真是热呀。孩子们吃得很欢,我胃口全无。
新人没来的及端酒宾客们就几乎撤离完了。四爸四妈来这桌端酒的时候,赵新先喝的。我起身让开位置,四爸给妈妈端了,叫了一声二嫂,四妈没吭声。他们饭桌上的这一来回,不知道算不算和解,我也是没太看懂。则就这样了吧,保持距离,各自为界,也未不是好事。
从酒店出来,天出奇得热,要把人烤干蒸熟的感觉。打了车匆匆回家,像是中暑了一般。下午也没胃口,熬了绿豆汤,晚饭就这样将就一下。
饭后加睡前读完了里尔克的5封信,老实讲,没有序言那般让我喜欢。可能是读的不够细致,没有接近精华吧。
今天两宝都不错。尚尚做数学题进步很大,没有退缩,坚持做完。晓晓读书也很有上进心。我的陪伴和坚持就是克制住自己的脾气,多鼓励少挑剔,帮助他俩慢慢上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