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之二十 ---建构主义学习观与档案袋评价

《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之二十 ---建构主义学习观与档案袋评价

作者: 济南陈树洪 | 来源:发表于2018-03-21 15:57 被阅读0次

《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之二十

---建构主义学习观与档案袋评价

本章内容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学生评价的质性评价方法,对于我们开阔教育评价的视野,汲取有价值的评价经验,提供了有意义的学习材料。在本世纪初期,记得在学校领域曾经鼓励过学生的档案袋评价,随着信息化的推进,档案袋评价逐渐淡出了视野。由于当时缺乏对有关文献的学习,现在看起来当时的操作与理解是存在机械的片面认识的,仅仅追求了形式上的档案袋,因而,缺乏了工作创新的生命活力。

一、建构主义学习观的特质

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泛推行“档案袋评价”,这是旨在把握每一个儿童学习的评价。这里所谓的“档案袋”,是指针对某生从事的学习活动,旨在用于其评价、信息与表彰以及回顾学习过程而收集的“收集物”---作品与工作案例。“档案袋评价”大体有双重意义与作用:一是归纳学习者的学习、表现与交流;二是对于学习者与教师来说是进行多元评价的素材。

如何创造、如何援助“每一个学习者的学习”?

这个话题,首先是一个转换“学习观”的话题。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基于个体经验活动的产物,是在不断变化的社会情境之中形成的。因此,学习者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者,而是活动式探究者、意义和知识的建构者。因此,所谓“学习”,并不是从现成的知识体系里学习有价值的东西,而是以学习者的兴趣和需求为出发点,培育学习者主体。这样,建构主义学习论的基本特色可以归纳为:同儿童个人世界的关联;知识是建构的;重视合作与沟通的过程;重视超越了学校的学习活动的价值,学习是情景化认知的连续性与情景依存性;所谓学习,基本上是一种自然过程。

事实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我们提出了如何培养“每一个学习者的学习”的课题,亦即寻求这样的学习:基于体验与活动的关注学习者内在的兴趣爱好的学习,以及关注学习者的整体成长与发展为轴心的每一个学习者的学习。这种发展学习者经验的新学习观,所要求的学习具有如下特征:通过体验与活动的学习。因此,不仅是头脑认知的操作,而且身体与情感也融为一体;学习者的成长、自我形成不应当视为单纯的学习者自身的内在成长,而且在同自然和种种他者的沟通与社会参与过程中“交互作用关系”、“情景”和“场”对于学习具有重大意义;不同于以往分科主义的分化的学力和学习,代之以整合知识、学习者整体的成长和“生活方式”也纳入视野的学习者综合化的学习与学力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学习观的转换,随之而来的就是“教育评价观”的转换。这是因为,要发展每一个学习者的经验,创造每一个学习者的学习,就得洞察“学习者的学习轨迹”,借以判断哪些是有有意义的或有价值的经验,因而,需要寻求新的评价方式。

二、教育评价观的转换与档案袋评价

所谓“评价”,是指在复杂的连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旨在做出更好的判断而收集、解释和利用信息。“评价”一般包括三个要素:认知、观察、解释。观察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言行;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行为;因而必须有对学习过程的认知性理解。评价是基于师生“进行中的对话”,并不是单向的,而是共同的围绕评价所得信息相互对话的活动。这种评价的特质是:从广阔的脉络与范围来把握学习者的学习;关注学习者各自的差异;学习者拥有自我评价的目标;学习者对于学习的进程做出自我评价;描述优劣得失;学习的评价与教学一体化。

档案袋评价作为等级化、分数化评价的一种替代,有其旺盛的生命力。它的优势在于,“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机会,使学生能够认识自己,判断自己的进步”。这种评价方式着力于收集显示某一学习领域里学习者的努力与进步的作品,调查每一个学习者获得的经验,及其疑问和兴趣,探究各个时段的学习过程,通过编制成成长档案,来把握每一个学习者的学习轨迹。

档案袋评价的档案可以分为三类:学习者用档案;教师用档案;共同档案。

档案袋评价是一种计划、选择与反思的过程,一种把握学习者学习轨迹,推动“学习网络”的有效手段。作为一种质性评价有其巨大的生命力。这是因为,它拥有如下特质:

培养和把握学习者自身实力的评价;

把握学习者在“现实脉络”和实际生活情境中的学习过程的评价;

描绘学习者“真实的学习过程”的评价;

有助于培养每一个学习者自我评价能力的评价;

成为同其他同学、老师甚至家长进行对话和沟通的资料,有助于合作式信赖关系之培养的评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之二十 ---建构主义学习观与档案袋评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cvg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