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学习观与档案袋评价
所谓的“档案袋”是指针对学生从事的学习活动,旨在用于其评价、信息与表彰以及回顾学习过程而收集的“收集物”——作品与工作案例。“档案袋评价”大体有双重含义与作用。一是归纳学习者的学习、表现与交流。学习者自己编辑制作的作品。二是对于学习者与教师来说是进行多元评价的素材。
如何创造、如何援助“每一个学习者的学习”,自然成为新课程的核心话题。这个话题,首先是一个转换“学习观”的话题。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基于个体经验活动的产物;是在不断变化的社会情境之中形成的。因此,学习者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者”,而是“活动式探究者”、“意义和知识的建构者”。
所谓学习,并不是从现成的知识体系学习有价值的东西,而是以学习者的兴趣和需求为出发点,培育学习者主体。建构主义学习轮的基本特色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
同儿童个人世界的关联。
知识式建构的。
重视合作与沟通的过程。
重视超越了学校的学习活动的价值,学习式情境化认知的连续性与情境存在。
所谓学习,基本上是一种自然过程。
“评价”一般包括三个要素:认知、观察、解释。“档案袋评价”作为一种从实践中涌现出来的评价方式,特质使:从广阔的脉络与范围来把握学习者的学习;关注学习者个字的差异;学习者拥有自我评价的目标;学习者对于学习的进程做出自我评价;描述优劣得失;学习的评价与教学一体化。它的优势在于,“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机会,使学生能够认识自己,判断自己的进步”。
档案袋评价使一种计划、选择、反思的过程,一种把握学习者学习轨迹、推动“学习网络”的有效手段。有以下特质:
培养和把握学习者自身实力的评价。
把握学习者在“现实脉络”和实际生活情境中的学习过程的评价。
描绘学习者“真实的学习过程”的评价。
有助于培养每一个学习者自我评价能力的评价。
成为其他同学、老师甚至家长进行对话和沟通的资料,有助于合作式信赖关系之培养的评价。
这种评价并不是游离于“教学”的,而是整个教学的一部分。学习者自身参与课程于教学的设计,通过建档活动,体悟学习式学习者自身的事情。
“真实性评价”希望通过这种评价方式,揭示学生的成长轨迹和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为自己设立学习目标,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达成目标。
近年来发达国家发展的种种质性评价技术,诸如“7P模式”其基本精神都是相通的。如:档案袋评价、剖面评价、实作评价、过程评价、产品评价、项目评价、品格评价。总的看来,质性评价于量化评价式相对的两种评价方式。档案袋评价有可能使教学真正成为一种激荡师生智慧的艺术,是我们的新课程所需要的。
课程人的社会责任何在
真正的课程改革必定是观念于体制的同步变革,归根结底涉及厉害关系的重新调整。因此,来自旧观念的挑战,来自旧体制的挑战,来自即得利益集团的挑战,来自新课程改革实践本身的成长、成熟过程的暂时失衡所带来的挑战,使得课程改革的全过程充斥着激烈的矛盾和冲突,乃是必然的。是非曲直谁评说?这就不能不牵涉到课程人的社会责任的问题了。
作为课程人的社会责任的底线是什么?
1、不要干扰改革方向2、不要违背学术良知
3、不要污染舆论环境
教育现象千姿百态而又千变万化,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可认识、不可驾驭。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不可调和的两种教育思想。未来主义教育思维正是发展教育事业、发展学校课程所需要的。
什么是知识、什么是学习、什么是课堂,什么是学习水准等问题,决战在课堂,重建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我们教师教育的课程如何清算凯洛夫教育学的影响,真正体现“儿童为本”的理念,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的课题。如何秉持“实践取向”的理念,是我国教师教育课程创新面临的第二个课题。人是具有“未完成性”的生物,正是这种“未完成性”而赋予人类“万物之灵”的地位。如何秉持“终身学习”的理念,就成为教师教育课程创新面临的第三个课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