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维特的烦恼》
《少年维特的烦恼》是德国作家歌德的作品,写了维特——一个热爱自然又为爱疯狂、痛苦的形象,最后维特走向自杀这条路,在当时的大背景下是忤逆神的意志的行为(人不得未经基督上帝的允许而结束自己的生命),但也标志着文坛“狂飙突进”运动时期人们想要突破神学桎梏、自由选择情感与生活的追求。
Sentences——
“亲爱的朋友,我向你保证,我一定改弦更张,绝不再是以往那样,总把生命加给我们的那一点儿痛苦拿来反复咀嚼回味,而要享受眼前,过去的就让它过去。”
“误解与成见往往在世界上铸成比诡诈与恶意更多的过错。”
“我常常看见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满足某些需要,而这些需要除去延长我们可怜的生存,本身又毫无任何目的。”
“那在插秧苗的美丽清晨,那洒水浇灌的可爱黄昏,所有那些为卷心菜不断生长而满怀欣喜的好时光,通通都在(品尝的)一瞬间,让你再次享受到了。”
Understanding——
维特在离开家人朋友,搬入乡村居住时显得那样自然、轻盈与欢愉,他说:“每当我周围的可爱峡谷霞气蒸腾,杲杲的太阳悬挂在树梢,将它的光芒这儿那儿的偷进幽暗密林的圣地中来时,我便躺卧在飞泉侧畔的茂草中观察千百种小草,可以说,维特返璞归真,他热爱一切自然纯洁的事物,他用观察自然的视野来观察人文:在菩提树下休憩时,他看到一个约莫4岁的小男孩,怀里搂着半岁光景的幼儿,小男孩静悄悄地坐着,一对黑眼睛却活泼的瞅来瞅去,维特被迷住了兴致勃勃的画起这小哥儿俩来(维特也是一位画家),他发现他热爱这些纯真自然的孩子们,很快地便与村中的孩子们混熟了,孩子们“傍晚与我一块分享黄油面包和酸牛奶”。
维特通过自然的视角构建与世界的联系,而他自身呢,则总是深刻而热烈的,维特知道自己内心所需,他自由地说:“一个人要是没有热情、没有需要。仅仅为了他人的缘故去追名逐利、苦苦折腾,这个人便是傻瓜。”本书的核心就是体现维特的需求——与绿蒂的爱情。维特从不掩饰自身的情感,即使他深知会遭遇挫败,但他还是沦陷了。也许维特真正内心爱恋的灵魂的知己:回到维特与绿蒂初遇的雷雨天,绿蒂眼噙泪水、仰望苍空与远方,随后倾吐出德国抒情诗人《春祭颂歌》的诗句,他俩的灵魂就好似碰撞了!茫茫千万人海,遇到一个有着同自身一样敏锐而多情的人,何其不易!“曾经以后,我再也不愿从那班常常亵渎你的人的口里,听见你的名字。”
我喜爱维特这个角色,并不只因他的多才、柔情,而是因为他展现出的对身处世界悉心温和的观察和丝毫不掩饰内心情感的热烈大方,即使他去了另一方天国,但我也祝愿维特在那边,有山野自然环绕,有好友与他通信,有爱人给予他的陪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