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原壤:孔子儿时的玩伴,《礼记·檀弓下》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原壤的母亲去世了,孔子特地过来帮他清洗棺木。原壤却噔噔地敲击着棺木说:“我很久没有唱歌抒怀了。”
于是对着母亲的棺木就唱了起来:“这棺木的纹理啊,像斑白的狸猫之首,我想握你柔软的手,表达我此刻内心的喜悦”孔子装作没听见,然后默默地走开了。
与孔子随行的人问:“先生为何还他管他的事?”孔子说:“我听闻,亲人总是亲人,故旧就是故旧啊。”
朱熹认为,原壤“母死而歌,盖老氏之流,自放于礼法之外者。”在他之后两百年,庄子老婆死了,也鼓盆而歌。两者有同工之意。
俟:大也,形声。从人,矣声。本义:大,如《诗·小雅·吉日》:“俪俪俟俟,或群或友。”
俟也有等待的意思,如《诗·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诗·鄘风·相鼠》:“人而无止,不死何俟?”《仪礼·士昏礼》:“俟于门外。”
俟也作复姓时,读qí,即“万俟”( Mòqí),北魏献皇帝拓跋(拓跋珪之父)邻继位后,七分国人,使诸兄弟各自摄领之。
其三弟公族,号为万俟氏,成为敕勒(chì lè)族部落,居住于西北地区与山西地区一带,支持鲜卑族拓跋部建立代国政权。
孝文帝元宏迁都洛阳后,进入中原(河南、河北和山东等地),逐渐汉化,遂以部落名为姓氏,逐渐形成万俟姓,并在山东形成万俟氏聚集地,以兰陵郡、开封府为郡望,当代人口分布在安徽、北京、辽宁和福建等地。
按史籍《魏书》记载第一个以“万俟”为姓氏的人:万俟丑奴,原州高平(今宁夏固原市)人,曾经发动关陇起义。
夷俟指伸两足箕踞而坐,古人视作无礼之态。
幼: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古字形从幺,从力,幺本指细丝,引申表示弱小,此处的“幺”当小讲,兼有表音作用,力本指一种农具,引申表示力量。
“幺”和“力”结合表示力量微小,幼指人年少,年少则力气小。引申表示小孩子,用作名词。如《礼·曲礼》:“人生十年曰幼学。”
幼引申可指动植物,如幼鸟、幼株等。小孩子是需要大人呵护的,所以,“幼”也就有了爱护的意思。如《孟子·梁惠王上》中说:“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里第一个“幼”字当爱护讲,后两个幼指小孩子。
幼读yào时,指精微,如司马相如的《长门赋》:“声幼妙而复扬。”
述:循也,从辵、术声。辶指行走,术指城邑中的道路,辶术结合,原义指遵循。如《书·五子之歌》:“述大禹之戒以作歌。”《诗·邶风·日月》:“报我不述。”
述也指陈述、记叙,如《礼记·乐记》:“识礼乐之文者能述。”《左传·昭公五年》:“小有述职。”《孟子》:“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
述也指阐述、传承,如《论语·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中庸》:“父作之,子述之。”
《正韵》:“述,修也,撰也。凡终人之事,纂人之言,皆曰述。”如《礼·乐记》:“识礼乐之文者能述。”
全文理解为:
原壤放肆地叉开两腿坐等孔子,孔子看到后说:"你小的时候就不谦逊敬长,长大后有无作为,老了还不为晚辈做个榜样,真是祸害。"孔子用拐杖敲打原壤的腿。
本文衍生出了一句骂人的话:“老不死”和一个成语:“尼山之杖”。如李宗吾的《厚黑学》:“呜呼伯康,相知有年何竟自甘原壤,尚其留意尊胫,免遭尼山之杖!”
孔子认为,人的一生都应该“志于道”,要有孝悌观,要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老的时候,要有老人的样子,要注意形象,为年轻人做出榜样。
《论语》中有多次出现孔子骂人的记录,比如骂宰我:“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骂冉求:“非吾徒也”!骂子路:“贼夫人之子”!
孔子骂人都是出于善意,出于“恨铁不成钢”。
墨家巨子孟胜、腹䵍(tūn)
墨子,名翟,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宋襄公哥哥目夷的后裔。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墨子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
墨子还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领先西方两千年。
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
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墨子弟子根据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收集其语录,编成了《墨子》一书。
虽然其先祖是贵族,但墨子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平民出身的哲学家。作为一个平民,墨子在少年时代做过牧童,学过木工。
据说他制作守城器械的本领比公输班还要高明。是当时有名的军火商,但他们的军火只卖给守方。
作为没落的贵族后裔,墨子自然也受到必不可少的文化教育,《史记》记载墨子曾做过宋国大夫。
墨子自诩说“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是一个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
据《淮南子·要略》之说,墨子原为儒门弟子。学习孔子的儒学,称道尧舜禹,学习《诗》《书》《春秋》等儒家典籍。但因不满儒家学说的繁文缛节而另创一对立的学派。
墨子以激烈的言辞抨击儒家和各诸侯国的暴政,大批的手工业者和下层士人开始追随墨子。
墨子积极宣传自己的仁政学说,广收门徒,一般的亲信弟子达到数百人之多,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墨家学派。
墨子也曾周游列国,行迹很广,东到齐,北到郑、卫。
墨子曾阻止鲁阳文君攻打郑国,说服鲁班而止楚攻宋。墨子多次访问楚国,献书给楚惠王。楚惠王打算以书社封墨子,但墨子最终没有接受。
墨子离开了楚国后。越王邀请墨子作官,并许给他以五百里的封地。墨子以“听我的劝告,按我讲的道理办事”作为前往条件,而不计较封地与爵禄,目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和思想主张,遭到越王拒绝,墨子因此未能成行。
墨子晚年来到齐国,企图劝止项子牛讨伐鲁国,但没有成功。墨子死后,墨家分裂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
墨家非常重视领导的表率作用,墨家领袖叫巨子,《吕氏春秋》记载,墨家有三个巨子:孟胜,腹䵍,田襄子。
腹䵍住在秦国,他的儿子杀了人。秦惠王说:“先生的年岁大了,也没有别的儿子,我已经命令官吏不杀他了。先生在这件事情上就听我的吧。”
腹䵍回答说:“墨家的法规规定:杀人的人要处死,伤害人的人要受刑。这是用来禁绝杀人伤人,是天下的大义。君王即使因此让官吏不杀他,我不能不施行墨家的法令。”于是腹䵍杀掉了自己的儿子。
楚悼王去世时,之前妒恨吴起的众大臣群起作乱要杀这位名将,吴起故意伏在楚悼王遗体上,被弓箭射杀,但有些箭也因此射中楚悼王的遗体。楚国有法律,毁坏王尸是大罪,罪连三族。
楚国太子继任,为楚肃王,他要杀光“射吴起并中王尸者”,共有70多个家族被牵连。
阳城君也是其中一个参与射杀吴起的大臣,阳城君闻知消息后逃跑。楚肃王要收回阳城君的封地,当然并没有阳城君的“符令”。
孟胜与阳城君是上下属兼好友关系,阳城君逃跑时令孟胜守护其领地,并将一个叫璜的玉器分成两半当做符,将一半交给孟胜并吩咐他“符合听之”。
孟胜认为受阳城君所托,无法守护其属地,必须一死。其弟子徐弱劝告孟胜,认为事已如此,死亦对阳城君无任何益处,且此举将令墨家损失惨重,更有可能“绝墨者于世”。
孟胜却认为他与阳城君的关系非浅,若不死,将来恐怕没人会信任墨者;并认为他会将钜子之位传给宋国的田襄子,不怕墨者绝世。徐弱听了孟胜的话,先去赴死。
孟胜令三个人传钜子之位于田襄子,然后赴死,跟随孟胜赴死者约有180人。三人转告田襄子继任钜子后,又要折返楚国与孟胜共同赴死,田襄子以刚接任的钜子地位命令三人留下,但没有成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