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戒学堂第132天】
《三字经》的开篇第二句就是:性相近,习相远。意思是说,人自从出娘胎后,天性上虽然相近,但是会因为成长环境自己从小到大所经历的人和事,而导致人与人之间产生了性格、气质、三观等方面的不同。
我们的孔夫子一向主张这一观点。所以,孺子可教也!
我们经常说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打地洞”,“虎父无犬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严师出高徒”,等等,其实说的就是环境等因素对人的后天影响。
在以前,环境、人事的影响,在人们的思想意识里几乎被固化了,因此人与人之间有了三六九等,高低贵贱。
可是,如今,人们的思想开明了,知道环境也会改变。我们可以发挥人的主动的能动作用,通过改变环境,从而让环境中的人能够得到更高的发展,从根源上打破阶层固化。
因此,我们才能拥有一个民主的社会。
正因为有这样的逻辑道理在,所以,人需要接受教育。学习是改变自我素养和改造环境的最好方法。
《三字经》怕读者一时读不懂,后面又深入的做了解释: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说得再清楚不过了,强调了接受教育的重要性。一个人,如果不接受教育,那善良的本性就会改变,人性中善的一面没有通过学习正道发扬光大,那么它就会得不到滋养。而恶的那一面就会占得上风,影响人、控制人了。
“教之道,贵以专”说的是教育的根本,专一不变。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专心致志,一旦三心二意,学习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而在《三字经》当中,字里行间透露出一个观点,所谓教育,要从道德教育开始。德是人立足之本。
只是我们今天的教育,一开始主要是知识。孩子才两三岁,刚刚会走路说话,父母急急忙忙地教孩子拼音、数数、加减法以及英语。
奶声奶气的孩子,说出来的话很有“文化”。父母以此为荣,可以赢得亲朋好友的无数称赞。
可是,揠苗助长,事与愿违。教育不能违背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超负荷的知识强加你给孩子,孩子迟早会受不了。等有朝一日爆发,为时已晚。
不如在学习知识之前,先学习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善良、对他人有用的人。
知道人为何物了,自然明白人为什么要读书。等到了上学的年龄,家长哪里需要天天监督孩子学习?他自己有了学习的主动性,不需要督促了。
“贵以专”有两层意思:一是学习要有所专注;二是学贵有恒。
一个是横向的,一个是纵向的。两者缺一不可。只有横向的专注,容易成为书呆子,不懂得变通。只有纵向的坚持不懈,不深入研究,很容易走马观花,最后一事无成。
学习是终身的,活到老,学到老。爱学习的人往往都很优秀。
历史上教育人学习专注有恒心的例子不胜枚举。“囊萤映雪”、“闻鸡起舞”、“悬梁刺股”……我们都耳熟能详。
只是看看心动,听听感动,轮到自己一动不动。
学习要想“贵以专”,其实并不难。日拱一卒无有进,功不唐捐终入海。
我们只需要每天进步一点点,每天坚持一点点,一个月后回头看看,会发现自己向前迈了好大一步。越有信心,就越能坚持下去。
一开始,我们每个人都是井底之蛙。但是,有的青蛙每天跳一跳,是没有目的的,看起来一刻不停,从早跳到晚。但是他总是在原地跳,自然没有气色,只是累坏了自己。
相反,有的青蛙,他的跳跃目的性很强。他先往井壁上跳一小步,然后停下休息。第二天再往上跳一步,然后停下休息。如此一步一步,慢慢的跳出了那口四四方方的井。他不再是井底之蛙,他可以看见海阔天空,享受鸟语花香,感受这个万千世界里的无限美好。
或许有人说,我就是想做一只井底之蛙,看见四四方方的一块天够了,其他的我不稀罕。井外的世界,虽然听起来美妙,但是也有毒蛇猛兽,美丽与危险并存。我的井虽然小,但是安全,我喜欢安安稳稳的。
这自然无可厚非。青菜萝卜各有所爱,人各有志,难免强。
只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环境好了,难免需要繁殖,传宗接代。自己的安稳能否保障家人的幸福,那就不好说了。
我们人终究是群居动物,无法遗世独立。三思而行,不断努力才能得到真正安稳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