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刚开始放寒假,就有同学在群里放了两段截图,在他所在地区两个孩子拿到成绩之后就跳楼了,所有的人都是一阵感慨一阵唏嘘,我也是觉得即心酸又心痛,两个孩子的路还长,却为了一次考试就结束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两个家庭也随之破碎。
大家谈论的最多的是父母给的压力太大,孩子的抗压能力太弱,而我自己是学习和实践情商的,对这件事我想的最多的是孩子和家长的情绪,是什么让孩子作出如此极端的选择,当下他是被怎样的恐惧和无望所绑架,而恐惧和无望正是失去爱而生的情绪,孩子的父母不可能不爱他们,父母给的爱和孩子感受到的爱为何落差如此之大,如果人生能再来一次,他们的父母还能有不同的选择吗?我们同为父母,除了感慨,还能再做些什么?
这一天我满脑子都是想法,我想写下来跟大家分享一二。
为什么要与孩子谈情绪
对于为什么要谈情绪,首先我想到的是为什么父母们不想和孩子谈情绪,有时听到一些朋友说,和小孩子连道理都不用讲,还谈什么情绪。
丹尼尔戈尔曼在他的畅销书《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中提到情绪是进化过程中赋予人类处理各种状况的即时计划,所有情绪本质上都是行动的深层驱动力,从现在的大脑科学研究中也证明情绪是存在于大脑中的化学分子,也就是说,情绪,无论我们是否谈论它,它都在我们大脑内存在,而且驱动我们的行动。
情绪由人脑的边缘系统控制,即我们通常说的“情绪脑”,情绪脑是哺乳动物区别与爬行动物的重要标志,也被称作哺乳动物脑,它衍化了两大功能:学习和记忆,这些功能的出现使动物的生存选择更明智也更快速。在情绪脑上人类又进化出新皮层,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思考脑”,负责高阶思考比如计划,数学,语言,音乐等,以及通过与情绪脑的连接处理更复杂的情绪比如爱,信任等。
情绪脑的核心功能在人出生时已接近完整,而思考脑还没有得到完全发育,而且这个发育过程将一直延续到成年,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发现孩子对于情绪的表达是特别直接的,受情绪驱动也非常明显。
忽视情绪或者完全被情绪牵着走,都不是对于情绪的正确打开方式,而无法正确打开这一强有力的驱动因素,就无法打开和孩子联结的那扇门,不教给孩子对于情绪的正确打开方式,就无法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和发展潜力。
如何与孩子谈情绪
与孩子谈情绪第1步,“验证”当下的情绪。
我的女儿刚满5周岁,我们经常一起谈论情绪,特别是在一起看过Disney的《头脑特工队》后,和她谈论情绪显得更加容易。有一天睡觉前,她告诉我这一天真是悲伤而脆弱的一天,我说,哦,听起来真的很不好,你的头脑里现在有谁啊,她告诉我是“忧忧”(忧伤)。验证情绪就是这么简单,叫出情绪的名字,得到对方的确认,验证情绪的同时,情绪已经得到了初步处理。
与孩子谈情绪第2步,“探索”情绪。
很多父母都能准确的识别出孩子的情绪,然而很多父母紧接着会说“这有什么好害怕的”,“别哭了,再哭抽你”或者另一个极端,“宝贝,别害怕,我…”,或者“别哭了,我给你买新玩具 “等等。因此第二步“探索”情绪显得尤为重要。
在女儿告诉我她出现“忧忧”之后,我好奇的问她,是什么情况下忧忧出现了,她说“上午在幼儿园拿错了公用的勺子,下午去击剑课时动作做的不好又被教练骂了,我都快哭出来了”。
“真的吗,那你一定很难过,不过忧忧是你的好朋友,她有没有跟你说什么?”我进一步问她,她说:“有啊,她叫我不要害怕。”“哇,忧忧真棒,那你是怎么做的呢?”“我忍住没哭,继续练习了。”
在我好奇的提问中,我们探索了她的情绪发生的情景以及她当时的想法感受和行为。探索最大的敌人是评判,我忍住没有说“拿错个勺子多大点事情啊”,或者“动作没做好教练说你也是为你好”,虽然这些想法在我脑子里不时萦绕。
与孩子谈情绪第3步,“转换”情绪。
在探索了她的“忧忧”之后,我们又验证和探索了她随之产生的另一个情绪“厌厌”(厌恶),我们很自然的来到了第三步“转换”。我们讨论了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情绪,我们想要的是什么,作为妈妈我能做些什么,而她自己能做什么,当我们更多用思考脑连接情绪脑时,情绪得到转换。
验证(Validate),探索(Explore),转换(Transform),这是全球最大的情商研究机构六秒钟发展情商能力中一个简单易行的工具。
后话
想想我们这些受过“教化“,思考脑发育完全的成人们,我们尚且经常道理都懂,然则就是做不到;我们尚且经常被情绪绑架而后悔才做出的举动,作为父母,如何在孩子成长期间,除了让他们拥有富足的条件,优渥的教育,还能让他们拥有应对挑战,让自己幸福的能力。在我们的教育体系并未象一些发达国家将情商教育纳入基础教育大纲的时候,在我们自己的受教育阶段也未有接受过相关训练的时候,我们需要多一些学习,让自己和我们的孩子拥有更多不同的选择。
正如富兰克林罗斯福说的:我们也许无法为孩子准备一个未来,但至少可以让孩子为未来做好准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