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叶嘉莹,号迦陵,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现为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专攻古典文学方向。
讲词的演化分为“歌辞之词”、“诗化之词”、“赋化之词”。
三个阶段分别举例词人如下:
歌辞之词:温庭筠、韦庄、冯延巳
诗化之词:李煜、苏轼、辛弃疾(老师最喜欢的词人)
赋化之词:周邦彦、吴文英、王沂孙
因为是讲稿集合,在阅读上没有学术文的枯燥。诗词讲究有感而发,嘉莹老师的讲座也多为即兴之感。阅读的愉悦感比较感。但是不易拿来做考究,老师的讲学功底深。
词,源于坊间唱曲,讲究音韵、格律。不同词牌有固定的节律。
歌辞之词在作者抽离了直接自叙的主题性以后,由于写作之特殊情境所形成的双重性别与双重语境,因而从一开始就形成了一种幽微的富于言外意蕴的美感特质。
诗化之词虽已回归直接自叙的主体性,不再像歌辞之词仅仅是在娱乐为歌女而写。更赋予自己言外意蕴。李煜是无心,但是他词中无常之情,网罗了世间人。苏轼则更自发的使用。辛弃疾是老师最喜欢的,他是用自己的生命来写词,用自己的生活来实践自己的词。词之美,除了格律之美,也有“隐喻”、文化符号。
赋化之词作者用理性的思索和技巧的安排来写词,而不再像前两类词的作者那样主要只凭胸中直接的感发来写词。
周邦彦,是音乐家,他善于铺陈、描写和勾勒,别人写词一勾勒就显得浅薄,只有他有越描越浓之情。
美,词之美,在语言之美,词的文化符号、隐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