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感与联想
-----读美笔记之七
美感与快感之外的一个易误解的问题,就是美感与联想。联想的意思是见甲而想到乙。牛希济“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是解释联想的好词。意识在活动时就是联想在进行,我们差不多时时刻刻都在联想。联想有时可以意志控制,但在大多数情境之中,联想是自由的、无意的、飘忽不定的。多数人觉得一件事物美时,都是因为它能唤起甜美的联想。
在音乐方面,联想的势力更大。多数人在听音乐时会联想到许多美丽的意象。锺子期何以负知音的雅名?他听伯牙弹琴时惊叹:“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李颀在胡笳声中听到什么?他听到的是“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白乐天在琵琶声中听到什么?他听到的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苏东坡怎样形容洞箫?他说:“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谷之潜蛟,泣孤身之嫠妇。”这些例子都可以证明多数人欣赏音乐,都是欣赏它所唤起的联想。
关于联想所伴的快感是不是美感的争辩,在文艺思潮史中分形式派和内容派。内容派说,内容是表现情思的,所以文艺的价值要看它的情思内容如何而决定。形式派的标语是“为艺术而艺术”。在文学方面的浪漫主义,在图画方面的印象主义,尤其是后期印象主义,在音乐方面的形式主义,都是看轻内容的。朱先生说:我们否认艺术的内容和形式分开来讲,不过关于美感与联想这个问题,我们赞成形式派的主张。联想是知觉和想像的基础,艺术不能离开知觉和想像,也就是不能离开联想。艺术之所以为艺术,不在内容而在于形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