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教育主要集中在对孩子技能、以及认知能力的训练上,但是我们往往忽略了更加重要的问题。
性格比能力更决定命运,心理抚养比物质抚养更加重要。
李玫瑾,著名犯罪心理学家,她通过三十多年的教学与研究发现,人的心理问题与早年的养育息息相关,由此提出人应该注重对孩子早年的心理抚养。
她在新作《心理抚养》中,从反面来说明在孩子的养育过程中,早期的教育多么重要。很多犯罪的人都是早期缺乏关爱的。
(0~1岁)是乳儿期,需要我们及时关注孩子,用心观察他们,多抚摸、亲吻他们,与他们互动,及时回应乳儿的需求,要让他们感觉自己是被爱着的。
(1~3岁)婴儿期,是依恋期,必须保证给孩子无条件的爱,而且妈妈最好就是主要抚养人,让孩子有足够的安全感,他与妈妈建立依恋关系,才能慢慢信赖别人,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他的语言、认知能力都会有很大的提升。
一定要对孩子多说话,用充满爱的眼神、丰富的语言与孩子交流,他的表达能力、认知能力才能实现质的飞跃。
(3~6岁)是幼儿期,在依恋期建立的良好的关系,是抚育者教育孩子的资本,如果没有前面的铺垫,我们就无法教育好孩子。这个时期段,我们要给孩子立规矩,让孩子知道哪些行为是可以的,哪些行为是不可以的。
作者认为心理抚养主要包括:情感、性格、观念、能力四个方面,父母必须全程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通过陪伴与关爱,形成良好的依恋关系,进而获得管教孩子、“立规矩”的资本。
父母通过参与孩子的成长,进行情感抚育,教他做人做事,用良好的观念影响孩子,帮助孩子形成立足社会的能力。心理抚养比物质抚养更加重要,不要本末倒置,为了给予孩子优越的物质条件,而错过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