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陈见面

作者: 英歌h | 来源:发表于2020-06-27 22:33 被阅读0次

    文.图/英歌h

    有一个古村离我不远,心心念念许久,却一直无缘见面。这个端午假期,说走就走,终于圆了心愿。

    一小时后,我已在大陈小巷中迷失,不辨南北、无问东西,迎面撞见这块招牌:“大陈见面”。终于见面了。

    “江山如此多娇”。大陈村就位于浙江衢州下辖市江山,是徽州汪氏后裔聚居地,一个以徽派古建筑为特色的千年古村落,村中居民80%姓汪。

    大陈是“中国最美古村落”,山环水潆、林木丰郁,近代著名史学家、鉴赏家、书画家和法学家余绍宋誉之为“十里环山皆松树,天下应无第二园”。

    大陈的声名远播,其实还不在古村落之美,而是一碗面,《妈妈的那碗大陈面》。这首村歌被村支书汪衍君带着村民唱到北京、唱上央视、唱红半个中国,大陈为此名声大震,村书记赢得“网红书记”“村歌书记”“面条书记”等美誉,“中国村歌发祥地”金字招牌花落大陈。

    百度江山大陈和汪衍君,有很多文章讲述他们的各种故事。我没有做功课,我只想来见个面、在村中自由地行走。

    走进大陈,首先必见汪氏宗祠。其门楼远望气势宏伟、近观精雕细镂,堪为祠堂类古建筑典范。徜徉其间,可以感受到汪氏宗亲“崇德尚文、诗礼传家” 的浓浓氛围。一张千人巨照,浓缩了汪氏脉脉亲情和悠悠乡愁。自2014年以来,每年正月初一,大陈村民和四面八方返乡游子相聚在宗祠广场前,拍一张全家福。一张张笑脸传递出这座“中国最美古村落”的幸福温暖与和谐。

    祠堂戏台一幅对联引起我的兴趣,上联是“得意无非俄顷事”,下联是“下场还是普通人”,横批“观我非我”,浅显直白,意味深长啊。

    后堂供奉汪氏宗亲列祖列宗牌位。天井中绿叶婆娑,木窗棂上暖光柔拂。庄严静穆间,忽闻墙角两声蟋蟀鸣唱,悠远、清泠,寻觅时悄然遁迹、转身间鸣声再起,不时撩拨心弦。前厅传来激越的鼓声,一声一声擂得人心旌摇荡。

    虫鸣、鼓声,穿越宗祠,汇入盛夏阵阵蝉嘶,伴我走入这座600余年历史古村落的曲径窄巷,沿着青石古道,在古民居、古祠堂、古戏台间穿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巷。

    白墙灰瓦马头墙,徽派古民居已见过不少,但大陈小巷还是给人一种不一样的美。它的古建筑保存完好,虽显岁月沧桑,却不会给人以衰颓破败、风雨飘摇之感,亭台楼阁、堂坊巷弄,敦实厚重、温婉大气。穿行在蜿蜒迂回的街巷,空气里弥漫着花香,墙头墙间、门内门外,随处可见各种花草盆景,令这片古民居活色生香。



    刚刚还是云白天蓝、丽日晴空,忽然却飘起了雨。是老天让我感受一番戴望舒《雨巷》中的诗境么?“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雨巷里只有我一个人,被雨濡湿的青石小路和碎石间的点点青苔浸透了年代感。我没有遇见“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一个穿着条纹裙子、扎马尾的小姑娘,蹦蹦跳跳地从我身边跑过,她的妈妈刚刚用浓重的方言喊了一声,大意是叫女儿回家吃饭。这画面亲切温暖得有点不真实,仿佛一幕怀旧电影在重现。

    深巷里弄的花香里融进缕缕炊烟和农家柴灶饭菜的香味,也许这香味里就有妈妈那碗大陈面的味道吧。

    大陈见面,必须见上一“面”,此行才圆满啊。在新街一家小饭店,我们点了两碗大陈面。

    几根肉丝、几片白菜,汤汁油腻,我的那碗只吃了一半,汤是一口没喝,这根本不是我想象中的大陈面的味道。也许我没找对地方吧。如果你有机会来与大陈见面,建议你在村里找户人家,请对方烧碗正宗的大陈面尝尝。

    但我对此不太抱希望。大陈面特别是妈妈亲手煮出来的那碗大陈面,毕竟是大陈人世代传承的融进他们乡愁和亲情的面,不属于异乡游客,所以,我们尝不出那种独有的味道。我们心心念念的,一定是小时候自己妈妈煮的那碗面......

    最后,再送上古戏台的一幅对联。上联是——想当年那段情由未必如此。下联是——看今日这般光景或者有之。横批——以古鉴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陈见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dfbf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