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李杏梅教练+第二次作业

作者: 徐霞_微笑妈 | 来源:发表于2018-10-23 15:48 被阅读59次

      拆书帮长沙橘洲分舵新手训练营第二拆2018.10.23作业

    选自《一个广告人的自白》摘录自p87

    【R•阅读原文片段】

    调查研究的结果告诉我们,欧洲人过分夸大访问美国的花费很多这个观念,这是我们唯一的大障碍。我们决定迎头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没有用你可以“花比你预想的要少的钱”游览美国那样文质彬彬、不关痛痒的办法,而是提出了一个具体的数字:每周35英镑。得出这个数字是经过仔细核实的。比如,在决定纽约旅馆一间房间的合理的最低价格之前,我们派一位撰稿员去温斯楼旅馆核查床位,了解到房钱是6美元一夜,她认为是很令人满意的。

      我们的广告出现在欧洲报纸上的时候,读我们广告的人打破了纪录,引起的咨询数量多得使美国旅行社在伦敦、巴黎、法兰克福的办事处不得不加班加点工作到深夜。

    I•拆书家讲解引导

      “花比你预想的要少的钱”说了跟没说差不多,但具体到“每周35磅”,就具备了强大的影响力。

      表达事实离不开细节的呈现。

      很多人记得,5·12地震中有一位争议人物叫范美忠。凤凰卫视采访他所在学校的校长,问范老师平时表现如何。若校长回答“范美忠是一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这句话很难说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恐怕很多不喜欢范老师的人会觉得校长在袒护他。但校长说的是“他的学生都尊称他为‘范老’,跟我发短信说要顶住压力,千万不要开除他”[1]——有了细节,事实感就很强了。

      当然,表达中的细节应是根据表达的目的而精心挑选过的。片段1.3中,广告大师奥格威给出的细节是关于游览美国的费用,而没有涉及任何美国的景观、城市、人物、历史……任何细节都提及只会让你的表达漫而无当、言不及义。

      西谚有云“魔鬼在细节中”(Devils in the de-tails),说不关注细节一定会失败。诸如乔布斯设计苹果产品的例子,说明成功者都关注细节——当然,是关注有意义的细节,任何细节都过问不可能带来成功,只会把人累死。

      不仅在表达中要关注细节,在行动中也要关注细节,所谓“言行一致”。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就是说,我们平时说话时多提醒自己关注细节,久而久之,在行为中、工作中、思考中就会养成关注细节的习惯。反之亦然。

      你看,奥格威已经把说细节内化成了自己的习惯:他在这个片段的最后想表达这个广告效果好,但他没有说这句话,因为这样表达偏主观、偏概括。他说的是怎么个好法——引起的咨询数量多。这样的表达就偏事实了。但他仍不满意这样的表达,他还强调咨询数量多到什么程度——“伦敦、巴黎、法兰克福的办事处不得不加班加点工作到深夜”。

      魔鬼在细节中。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老妈是个典型的家庭主妇,嫁给我爸了就一直在家照顾我们兄妹四个,有时挺替她觉得不值,这大好时光都没有自我价值体现。天天围着锅碗瓢盆洗刷拖地买菜做饭,不过家里倒是井井有条一尘不染,符合现代推崇的家居整理示范。

    老妈经常说“衣服记得翻翻口袋再丢洗衣机”,我们都觉得真啰嗦,每次都是直接往洗衣机一塞,老妈看到总要拎出来整理一番再按启动键。

    成家后没有老妈在身边,衣服还是照洗,习惯了往洗衣机一扔就启动,好几次都是邹巴巴的衣服黏着碎纸屑,只好抖半天了才能晾晒,等干了还要拿粘毛器捣鼓好久,如果是黑色棉质衣服,那就更是伤脑筋,要重新洗过。

    可就算这样也还是不长记性。直到那次,老公吃过晚饭问我有没有看到一张项目清单,刚从总部盖了公章顺丰过来的,第二天要递交甲方财务的。晕!我好像刚把他进门脱下的外套丢洗衣机洗了。赶紧去看,可是来不及了,等滚筒洗衣机能打开再把衣服捞出来一摸口袋,一坨湿纸,字迹啊公章全花了,没办法再用。这直接影响了合同签约,我愧疚不已。

    “衣服记得翻翻口袋再放洗衣机”、“出门记得关门窗”、“离开灶台就关火。。。”妈妈还是常唠叨这些,但我比以前更喜欢她的唠叨了,尤其是自己也做了妈妈,就知道小事不小,好的习惯对孩子也是一种示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徐霞+李杏梅教练+第二次作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dja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