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起床,静坐冥想,然后看会手机。小女常常在这时醒来笑着对我说:“妈妈早上好。”这问好声也是放下手机的指令。父母对孩子有天性中的慈爱,这份慈爱随着孩子的成长会由欣赏变成管教。
每个父母对孩子的管教都不一样。这事不好拿别人举例,还是说我自己吧。小时候我们家的模式是典型的父慈母严,这也和我们家都是女孩有关。我们姐妹们在小时候挨了妈妈无数的打。现在能记得起的挨打都有原因,若以女儿的身份看,挨打是有些过分了,比如我小时会在做作业时花费很长时间画画,为此挨了妈妈一巴掌,说我学习三心二意。一次被姐姐怂恿让我跟她去偷邻居家的玉米,被妈妈知道了,气个半死,那次我和姐姐两个人都被打的很惨。挨打后也觉得自己不对。奇怪的是现在都不记得挨打时父亲是否在场,记忆中只是他一直以来对我们的宠爱。我们姐妹长大后自觉并没有扭曲人格。有时从心底里还庆幸自己母亲当年的严格。
我的大女儿小时候正值我气盛之年,平常不会做家务的我,一个人带娃做家务常常应付不来,感觉极是辛苦。到两岁左右时,女儿的调皮和家务琐碎常常让我顾此失彼。记得当时女儿体弱经常感冒咳嗽,却喜欢在我不注意时脱了袜子光脚在水泥地上跑。湖北的冬天地气湿冷,道理讲了无数遍,还是以脱鞋袜为乐,有次出门去拿个东西进屋,发现她又赤脚在地上。当时气极动手,效果显著,以后便成了常事。
后来反省到自己的粗暴时,女儿已经上了初中,这些年我有很多次正式非正式的向女儿道歉,请她能原谅我初次当妈没有经验对她犯的错误。有时当她说到自己童年期的不快乐时,更让我后悔莫及。
生二胎后,有了前车之鉴,自己年龄也已过了锋芒毕露的阶段。带孩子有了更多了耐心,也有看有关幼儿教育心理方面的书,才发现做父母是一个逐渐自我成长的过程。并不是每个人在教育孩子方面都会做到很好。
前几天家里保养地板。保养地板的师傅,大概三十岁左右,说自己有两个儿子,一个上小学一个两岁在家。说到自己的孩子,他脸上飞起笑容,讲他儿子调皮的很,每次去了超市看到玩具就想买,不买便不走站在那里哭闹。我说孩子大多都一样,玩玩具的小女儿听到我们说话,忽然来了一句:“我就要玩具!就要!”惹的我俩都笑起来。
他指着女儿问我:“她在超市哭闹着要玩具您怎么办?”
“看情形,有时不理会,有时会妥协。你们孩子也是这样吧?”我问他
他很轻松的说:“说了不听的话,打一顿就没事儿了。”他的话让我看到了我自己以前的影子。劝他还是不要动手,看的出来他不以为然。我想有一天随着年龄增长他也会认识到打孩子的后患,但愿到时不会太晚。
![](https://img.haomeiwen.com/i4389673/450db959fcb980f2.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