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书很少,干工作很多,是因为没有时间,还是没有好的方法?偶然翻到自己的一番记录,看看自己对读书的想法:
读书的原因
读书是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最好方法,没有之一。
看到这句话,忽然想起上学的时候,语文老师说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那时候不懂,能读的东西也不多,语文考试成绩还不错,作文还得过几次高分,所以感觉语文不难,阅读不难,作文虽然难,但凑够数字还是可以的。
后来学到了对一些文字和题目要“只字不差的阅读”,才会真正的理解一段话的意思。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听不懂别人的“话外之音”,后来发现有时候也理解不了,不但说话有“话外之音”,文章有时候也有“字外之意”。
看了这句话之后,想到自己理解不了“字外之意”原因是读书太少,阅读不但要读还要理解,这是一种能力。串起来就是“阅读理解能力”,里面也要有逻辑思考能力之类的东西吧。
读书方法
看到这句话很有感触,所以记录下来:
读懂作者的意思,是读书的第一层次,或者说第一遍;好书需要至少读两遍,第二遍用作者的心态去读,如果是自己写的,希望读者知道什么?自己该怎样写会更好?
我对于一本自己觉得好的书会一读再读,但很少用这种角度去读。
记起了富兰克林写作的故事,在做印刷厂学徒工时,他不但读自己喜欢的作者的书,还会按照自己的角度再去写一遍,两下对比,极大的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
而我读书会有囫囵吞枣的情况,知道故事梗概,第二遍再仔细读,觉得有些描述自己没有看到过。富兰克林的读书法如果做不到,可以用这种“书读两遍”的方法也不错哦!
自己可以尝试两种方法,一定很好玩。
快速选书法
前些日子,关于如何选书,听到了得到读书大牛的方法,觉得思考的方向是我认可的:读书方法,不讲究快慢,只讲究值不值得读?
选书方法:69页选书大法,先读序言和推荐,再看印刷次数,再读最后结论或最后一节。如果还是拿不定主意,就打开书第69页看看能不能顺畅的阅读,好的阅读体验是基础。
看到这里,觉得自己选书有时候很盲目,很多时候是因为被书中的一段话打动而买了一本书,买回来就让它在书架上“落灰”了。如果按照这种选书法,会不会让我别“冲动消费”呢?
大神读书法
前些日子听得到联合创始人脱不花和007创始人覃杰讲到的读书方法觉得可以一试:
1、指读法,指到哪里读哪里,慢就是快,这是注意力集中的方法。(脱不花,慢慢来比较快)
刚才我试着读了一篇文章,速度不慢,注意力高度集中,看来有道理。
2、把书拿远点阅读可以提升30%的速度(覃杰)
最近试试看,有兴趣的可以交流更多的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