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让生活美好读书
导读一百一十五|特权:圣保罗中学精英教育的幕后【2】

导读一百一十五|特权:圣保罗中学精英教育的幕后【2】

作者: 罗益明 | 来源:发表于2020-09-03 17:13 被阅读0次

那么这种社交关系或者说这种社交模式跟这种特权关联何在呢?关键的一点就在于老师在学校这种重重努力付出和跟学生之间的这种互动关系可以帮助学生自如地找到一个在离开圣保罗后愿意回归的位置,而更为隐秘的是这样的一种互动模式,使得权威成了一种既得到尊重又仿佛不存在的一种力量,学生在这样的一个过程当中学会了将等级制度具身化的表达与习得。

在这里解释一下什么叫做具身化,所谓的具身化,实际上就是说一系列的特定的身体动作可以产生一系列相关的思想观念,比方说你看古代的这个大臣跪拜荒地的那一系列的礼仪,实际上就官员具身化表达慌权的通知秩序。

再次,是学生学会在这样的一个等级制度之下,学会与周边的环境以及自己的老师构建起这种亲密而又尊重的社交互动模式,那么这就会使得那种所谓的等级隐蔽在这种互动模式之下,那么这样一来,你就可以很自如的跟阶层比你高,或者说阶层比你低的人去交流,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你透过这一系列的互动交流,最终你会认为这个自己所在的位置,是自己透过努力一步一步攀爬到这个地步来的。

本书第9个思想观点,淡定面对特权。这里是从这个圣保罗学校两周一次的这个学生与老师一块聚餐的,这样的一个饭局行为所导出来的,那么就是在这个饭局之上啊,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穿着正装,很自然很随意的跟老师在这个富丽堂皇的食堂之间的这种吃饭行为,实际上表达着对这种所谓精英品位和鉴赏的淡定,甚至是无所谓。

其次,这个穿着正装吃饭,最开始是这个法国精英搞出来的,在这个地方谈到法国精英,作者主要强调了这个布迪厄的思维观点,他的思维观点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就是说这个教育系统经过改革,说这个不偏袒这个什么贵族,要换一种所谓的客观标准来界定,怎样的才算是一个好的学生优秀的学生,但问题在于这个所谓的好学生优秀的学生,实际上遵循的还是之前的那种贵族模式下的优秀。

为什么这么说呢?比方说这个正装吃饭,他们表现的极为淡定,为什么?因为他们之前从小出生的这个环境之下,他们就是以这样的方式跟父母生活在一块的,所以他们表现的很淡定,很自然,也就是说他们在进入精英学校之前,他们所在的这个家庭环境里面已经铺垫好了他在这个精英学校生活的种种基础,而且学校奖励的或者说界定的这种优秀,也恰好就是他们之前所习得的那一些东西。

再次,进了这个圣保罗中学,大家一切都得从头开始,从吃第一顿饭怎么吃到此后的一系列的种种细节行为,都是需要不断的学习和练习的,那么在这种不断学习和练习的过程当中,你认为自己付出了努力是非常勤奋的,所以结果是自然而然的学会了淡定的去处理和面对着这学校里方方面面的事务。

本书第10个思想观点,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就是身体与是拳力关系,我们的身体是宏大社会中拳力关系的表达形式,一举一动都表现着在拳力关系中自身的位置。米歇尔・福柯认为:“身体也直接卷入某种正直领域,拳力关系对其产生直接作用;控制它,干预它,给它打上标记,训练它,折磨它,强迫它完成某些任务、表现某些仪式和发出某些信号”。

关于这个我觉得具体的来理解,还是前面举的那个例子就是大臣面对荒地的时候,那一系列的跪拜礼节,也就说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的一系列身体行为规范以及这种规范所产生的交往“标记”背后可能折射着某种社会拳力关系,这个我们可以去在日常生活当中仔细的观察和思考。

其次,在这个学校里的学生会有一些自发的一些组织行为仪式,但是这些组织行为仪式实际上跟学校所构建的一系列的组织行为仪式是密切相关的,甚至可以看成是一种模仿,那么这种模仿,实际上是在将学校的那种隐含的等级秩序进一步的深化与巩固。

这就使得那些刚进入学校的学生,在这样的一个组织仪式当中,进一步学会了在这个学校的生存策略,即弄明白如何在等级制度的不同梯级间周旋,直到爬上顶端、成功在别人身上印刻这种从属地位。通过这样的锻炼,你上能跟CEO聊、下能跟清洁工聊,从而变成个自然淡定的精英,过上一种不断向上爬的生活。

再次,做名精英不是说有个头衔或拥有一个行动者的“内在”特质(技能、天赋、人力资本)就可以了;这是一个由伴随精英院校(学校、俱乐部、家庭、人际网络等等)经历得到印记和经验而得以实现具身化的表演性行为。我们的品位、性情和倾向不单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它们是通过我们在这个世界的生活经历慢慢积累的。它们不仅存在于我们的脑中,也是我们反复表演的结果,于是这些表演看上去越来越不像是一种我们扮演的虚拟角色以及可能有利于我们的角色,而是越来越像我们自然的自我。

再次,如果精英跟我们很像,那么他们的形象每天都在暗示,精英之所以是精英,是因为他们内在、个人的区别,而不是因为任何他们拥有的分类上的优势。简单讲,精英的“大众性”既是过去五十年需求民主化的结果,也是一种模糊了仍真实存在分类差异的机制,也是这种机制在帮助维护美国存在的不平等。在一个阶级间与人群间的差异正看似逐渐消失的世界里,外表成为了精英重要的标志、身份的隐形标识。

圣保罗基本而不为人道的办校目的之一就是教新精英们如何将他们的特权具体表现出来。圣保罗的校园生活给学生上了一系列的课,将特权印刻在每个人身上;学生们通过每天的身体力行摸索到,新精英的基础就是要知道如何展现自然的淡定。在他们获得这种淡定后,通常会在无意识状态下继续推动特权的“把戏”:掩盖那些使特权得以实现的关系。

教大家面对特权时要淡定,接受财富和权力的自然性,是像圣保罗这样的精英院校的基本功能。我觉得我们通常不会意识到的是,文化和社会结构如何深埋于我们自己的身体之中。如果我们把文化看作是资源,我们应该不仅将它视作是一种认知资源,而且也是一种互动的资源。

本书第11个思想观点,精英之所以为精英,不是因为单一的视角和目标,而要归结于他们挑选、抉择、组合多个社会阶层的能力。这个实际上跟前面提到的那个观点非常相似,就是说精英是成了一种杂食性动物,就是他们对于所谓的高雅的艺术,所谓的通俗的艺术,通通都吸收,他们似乎能够自由的探索和容纳一切,比方说他们可以去五星级酒店吃顿饭,也可以去街边吃顿烧烤,你看他们多么的大众,他们多么的淡定,但这样的一种方式,恰恰就是他们构建起差异性的标志,也就是他们的特权。

在这里,作者认为特权是一种“标识”,一种种特权接级对彼此以及弱势群体展示的东西。而通过展示这些标识,特权阶级似乎在对弱势群体声,“你们固步自封,你们自己选择不利用这个新的开放世界的优势,你们自己的兴趣寥寥,这些可以解释你们现在的地位和暂时受到的不公。

其次,在圣保罗的学习课程当中,学习的内容非常之丰富,涵盖人文科学艺术,但是在这里学习并不是说要学习到知识,而是要学习到一种思维习惯,这种思维习惯指的是鼓励一种独特的把自己和世界万物与他人联系起来的方式,或者说他要教会你的并不是你知道什么,而是你如何知道?

再次,知识世界变平了,更多的人能够获取知识,而上层的人也更少地利用知识作为划分等级的手段。但这种对知识的均衡产生了不平等的结果,因为人们利用、关联、调配和整合这些知识的方式是千差万别的,比方说,你在某些中学能够每周现场听到某位大学教授的讲座。

再次,兼容并包是成为一个新精英的策略,而这种姿态建立在一个基本的世界观之上:淡定。要做到兼容并包,意味着不去制造差异:不必要、不想要、不需要。这甚至能被视为平等的最基本状态,圣保罗学生持有的世界观,是一个由可能性,而不是由限制定义的世界。

认为世界永远等着你去描绘,而你的优异又超乎常人的心态,超越了英才体系的基本框架。世界与之包含的无穷无尽的可能性,是一个人可以也应该淡定去探索的空间。贯穿整个故事我们能看到,淡定是一个圣保罗人的基本姿态,而且通常表现成一种对给予他们的非同寻常的机会的冷漠态度。这些学生将超凡视作家常便饭。他们能对着一个无价的雕塑扔石头。

再次,无论不平等是否仍然存在,都可以把责任推到底层的那些人一那些非文化平等主义者的身上。他们对多元文化的闭塞思想,表示他们没有利用这个更新更平等的世界的果实。精英间生成的景象解释了系统性的不平等不是初始条件的产物,而是人们行为的产物。如果世界是一个充满机会的开放空间,为什么有些人失败了?因为他们没有抓住世界上的机会(人人都能有的机会)。

本书的第12个思想观点,总结回顾。首先,关于特权的三堂课:(1)等级制度是自然的且可以利用;(2)经历和经验比天生的遗传的特质更重要;(3)向别人示意你精英地位的方法,是在所有社会情境下表现出淡定和开放。

其次,我们对于个人的过分注意,有可能让我们忽略掉我们的出生地位,在我们这个世界,我们的出生地位它是有不同可能性的设定的,而且这种出身地位跟我们的所谓的内在的先天素质是密切相关的,而且是这些制造了社会上的诸多的不平等。而且在作者看来,这种所谓特权的把戏就在于把等级秩序归结为一个看起来自然的而并非是一个持续的系统性进程。

再次,“具身化”这个高级的词,针对的是一个简单的观点:经历随人。我们在世上度过的时间会印刻在自已的身体上。具身化的重要性是,一旦社会经历具身化之后,就显得很自然。这只是你日常的行为举止。我们的行为都遵从着某种方式,你的具身化属于你。新精英独有的具身化形式是淡定。

本书的第13个思想观点,首先,把文化当作一种互动,意味着强调文化资本这个观点的不同方面。重点是行动者做了什么。在互动中,那样的行为要么被他人接受要么被排斥。要理解文化,需要的不只是看行动者的信仰或事后的解释,而是要观察他们是如何与彼此和与学校互动的。我们必须要看到这些信仰和理由在真实场景下的表现,否则就只是看到了文化的前因和后果,而不是文化在互动中产生的瞬间。

其次,贫穷不是穷人的一个特点或属性,而是穷人之于社会中其他人的一种关系。精英也是同样的道理,精英之所以为精英,不是因为他们是谁,而是因为他们和社会中其他行动者与机构之间的关系,精英是被创造出来的。

行为至此,已近尾声。对于个人以上做的那些导读,只能说是把书中的一些比较精彩的一些思维碎片给选取了出来,它并不能够比较系统完整地呈现这本书的思想要旨,如果想系统完整地理解这本书的思想要旨,还请自行阅读这本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导读一百一十五|特权:圣保罗中学精英教育的幕后【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dros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