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小学生数学口算中的心理素质研究与实践

小学生数学口算中的心理素质研究与实践

作者: 中流呓语 | 来源:发表于2020-09-04 08:06 被阅读0次

      小学生数学口算中的心理素质研究与实践

                仁寿师范附属小学    姚学刚

    引语: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优秀的数学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因为今天要到这儿来见这些优秀的数学骨干老师们,我非常的激动。尤其是想到要与大家一起共同交流、学习,我更是不安,以至于昨晚辗转反侧,失眠了。对于这次研究活动,我原计划给大家准备了三个交流的话题《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浅谈》、《仁师附小数学学科建设思路》、《小学生数学口算中的心理素质研究与实践》。第一个话题,主要是想与大家讲述我自己的课堂实践案例,让我们共同成长;第二个话题,主要是想给大家介绍一下仁师附小数学学科的一些发展思路、建设策略,让我们相互借鉴;第三个话题,主要是向展示我与几位教师最近研究的一个数学课题,分享我们的一点研究成果。但由于时间关系和讲师团的要求,今天我主要就《小学生数学口算中的心理素质研究与实践》这个话题给大家一起聊聊。若有不妥之处或者有异议,请大家谅解并指正,谢谢!

            这个课题是我与现在教研室工作的杨海慧老师、我校丁清老师等五位同志共同完成的,这是一个民间的研究团体,纯属几个数学老师的爱好和理想,没有一点学校的政治色彩。在研究的过程中,曾得到过市教科所胡开勇主任、县教研室陆俊龙书记的大力支持和热情的指点。从2007年9月开始启动,2009年9月通过县教育局教研室顺利结题,前后历时近两年,2009年12月参加眉山市首届教育科研课题评选获市二等奖。该课题主张力图关注学生心理因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法,形成师生和谐、教学均衡的计算教学环境。课题研究主要通过开展教研活动和课堂教学为研究途径,以课题研究为主线,重点研究教师、学生在课堂中的真实表现。我们探讨出了小学生口算出错的六大心理障碍及三大矫正策略,摸索出了提高小学生口算能力最基本的四条途径,构建了新型口算课堂教学模式和评价标准,可操作性强,有一定借鉴价值。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中国小学数学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双基”见长,一般情况下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比较强,表现在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课前的几分钟的口算训练,形式很丰富,有开小火车、小组比赛、抢答等等,所以在那个年代,所谓的学习特困生有许多也拥有了口算速度快、计算能力强这方面的技能保障。然而自新课程实施以来,“三维目标”成了我们教学关注的重点,目标的多元化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涵,但也从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们对于双基关注的力度。

            几年过去了,学生的口算能力究竟怎们样了?与此相关的口算训练如何?据调研,由于《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点和知识面的调整,以及计算器、电脑在教学和生活中的普遍应用,近几年关于计算掌握程度的困惑和争议愈来愈多,让许多教师、学生和家长感到无所适从。我们发现,教师、学生、家长淡化、轻视口算的态势逐年递增,直接导致小学生计算准确性整体下滑,口算速度慢、易错,已严重影响到数学知识的有效教学。

            为此,课题组对该校一至五年级学生进行了口算自测。从口算测试和问卷调查现状的数据统计分析来看,在智力因素方面,学生具有一定的实验观察、信息获取、数据处理、模式抽象、合情推理、预测猜想、逻辑证明、探究创造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能主动与他人合作,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自主探索的能力等。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目标明确,有一种向上的学习动机,对数学学习有很高的兴趣,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愉快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有较强的意志品质,能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在学习习惯上,大部分学生能做到认真倾听,积极动脑,主动发言,按时独立作业。但学生口算的正确率与速度明显不如以前,面临计算问题时总想依赖工具。随着课题组从学生心理素质分析的深入,发现学生出错甚至没有做完题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心理因素方面,并不是未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算理。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口算中暴露出的错误,可说是一种合乎认知规律的正常心理现象。

            因此,课题组针对当今学生口算能力的差异和心理素质,提出《小学生数学口算中的心理素质研究与实验》的研究课题,真正将小学生数学口算中的心理素质整体的、全面的、有序的在教学过程中加以研究、实践,旨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探索其培养途径、方法,以期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使学生主体性充分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本课题自2007年9月开题以来,我们从课题研究的目标切入开展了扎实有效的研究工作,这个工作非常繁重而又艰巨,课题组人员认为,我们必须通过教师的合作来研究,才能激发研究人员的热情和智慧,激发所有参与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个课题才能获得成功。课题研究主要通过开展教研活动和课堂教学为研究途径,以课题研究为主线,重点研究教师、学生在课堂中的真实表现,从而达到教研与科研紧密融合,实现“教研促科研,科研带教研”。

    (一)准备阶段(2007年9月——2007年11月)

            1、问卷调查实情分析,确定研究方向及内容,组建研究机构,成立研究小组。

            我们制定了小学三至五年级口算自测试卷4000份、小学生口算自测情况调查问卷4000份;组织了全校性学生检测,进行了详实的数据统计和科学认真的分析;走访、问卷了60名学生和20位数学教师,撰写出《调查分析报告》和《关于小学生口算能力的调查与思考》;相继成立了指导组成员、课题负责人,课题主研人员的研究小组。

            2、抓好理论学习,收集国内有关“小学生数学口算”的研究成果,调查研究问题产生的成因,申请立项。

            针对学生口算中的典型想法和心理因素我们学习了《心理学》,针对学生学习的正、负向影响因素,我们学习了《教育学》,针对口算教学的优化方法,我们研究了《教学设计》、《新课程标准》等,加强学习不断提升理论水平。

            我们还了解到在我国,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各级各类小学都非常重视学生的计算能力尤其是口算能力的培养,许多省、市学校都开展了专题研究,取得了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研究成果。如四川教育学院张晓霞、何立新撰写的《调查:寻找学生计算分化的原始温床》以及钱建军、谭建红、马科《来自浙江省的小学生口算校本调研纪实》通过大样本的抽样调查,重在了解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探查其口算能力的形成和出现差异的原因,为新课程的阶段性检测准备基本的对比数据;而昆明汪建英《加强口算能力的培养》、北京刘小艳《提高小学生数学口算能力的有效途径》等代表则从培养学生口算能力上教师如何做方面下工夫,重在谈自己的经验、观点、做法。孙健人《小学生口算出错的心理障碍及矫治》、赵朦的《学生口算出错的原因分析》等已开始从心理学角度关注学生的口算出错原因。他们重在学生的心理研究,忽视学生知识形成规律、教材因素、教师因素的综合分析有机结合,他们的研究绝大部分是局部的、应急的、暂时的。

            在此基础上,我们申请了课题立项,撰写了《小学生数学口算中的心理素质研究与实验开题报告》,交与上级主管部门评审。

            3、确定研究主题,制定研究方案,举行开题论证会,开展合作探究。

            2007年10月,召开数学课题论证会,我们聘请了县内小学数学教学的部分专家、县教研室分管领导、课题组指导老师等。课题论证采取本校科研骨干进行课题论证的形式,参与课题论证的教师对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可行性、内容与方法、实施途径等进行论证。课题组根据论证结果及修改意见,对课题方案(初稿)进行修改,拟订研究计划。本次研究选定该校的部分班级作为实验样本(一、2班, 二、1班, 三、3班,四、3班,五、4班),以同学科、同年级的老师为一个小群体,人数一般4—5人,一个周期内确定一个研究小课题。主题确定之后,组内成员围绕相关课题多向寻找各种形式的相关资料,追求“众人拾柴”的效率。有了初步方案,全组老师便开始有针对性地展开“说辨”,要求共同探讨,权衡优劣,坦诚布公、各持己见,取长补短,达成共识,形成最优化方案。

    (二)实施阶段(2007年11月——2009年6月)

            1、在教研活动中合作交流,探讨小学生口算出错的心理障碍及矫治策略。

            课题组依托学校,主动出击、内引外联,聘请了省、市、县的部分教育专家、知名教师定期或不定期亲临学校指导课题进展。他们紧紧围绕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们普遍关注的焦点、热点话题,或做专题报告理论引领,或现场献课以身示范,或深入课堂指导精当点拨。如省市教育教学专家姚永忠、张晓霞,我校省特级教师(退休副校长)等,他们一直关注着课题的发展、把握着课题的方向。

            与此同时,课题组讲团结、顾大局、有计划的人人投入科研,以教研促科研,实现教研工作科研化,坚持课题研究问题化、课堂化、教学化、经常化,坚决不搞形式主义。基本上做到了每周研究一个重点、解决一个问题、进行一次交流,每月人人撰写一份总结或反思,在网上相互碰撞、分享。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口算中暴露出的错误,可说是一种合乎认知规律的正常心理现象,小学生口算出错的心理障碍大致包括以下6个方面:

            (1)、感知粗略:这部分学生感知事物的特点比较笼统、粗糙 、不具体,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看不出事物的联系及特征,因而头脑中留下的印象缺乏整体性。因此学生口算时往往只感知数据、符号的本身而较少考虑其意义,对相似、相近的数据或符号容易产生感知失真,造成差错,如一些学生常把“+”看成“-”,把“÷”看成“×”,把“56”写成“65”,把“109”当作“169”等等。

            (2)、注意失调:由于小学生所顾及的面不宽,要求他们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时,往往顾此失彼、丢三落四。例如单独口算6×8和48+7等口算题时,大部分学生能算准确,而把两题合起来时,如6×8+7,学生往往得45,忘记进位而造成差错。

            (3)、记忆还原:学生贮存信息的过程中,由于生理、时间、复习量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贮存的信息消失或暂时中断,从而丢头忘尾,造成“遗忘性差错。”如口算28×3时,要求学生能暂时记住每一步口算的结果,即20×3=60,8×3=24,并在脑中口算出60+24=84。而这类口算题出错的原因,主要是中间的得数贮存与提取不完整或遗忘。

            (4)、表象模糊: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看,其思维带有具体形象性,表象常成为其思维的凭借物。特别是低年级儿童,常因口算方法的表象比清晰而产生差错。

            (5)、情感脆弱:有些学生在做口算题时,由于存在急于求成的心理,当数目小算式简单时,易产生“轻敌”思想;而当数目大计算复杂时,又表现出不耐心,产生厌烦的情绪。

            (6)、思维定势负作用:学生的思维定势有积极的一面,但由于“先入为主”,其负作用常干挠学生口算,而产生“累积性错误”。如口算240÷6、450+90、360÷40等题之后夹一道300-50 ,很多学生往往错算成300-50=6。

            针对学生口算出错的几种主要心理状况,我们重点从以下3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强化训练,形成了克服心理障碍的三大策略。

            (1)、强化首次感知策略:学生首次感知新材料时,进入大脑的信息可以不受前摄抑制的干扰,长驱直入,在大脑皮层刻下深深的印记。如果首次感知不准确,造成的不良后果在短期内难以清除。因此在教学新的口算方法时,我们尽可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让学生动动手、脑、眼、口,促进多种感官协同参与认知,使学生主动参与表象的建立,算理的探求。同时针对学生的感知特点,突出容易忽视的成分,如强调进位、退位、小数点的处理等,以强化感知。

            (2)防止定势干扰策略:首先我们强化了学生审题意识,训练学生采用自问自答式检索:“题抄对了吗”,“是什么运算”,“先算什么”等等。其次在设计如四则运算的口算题无规律编排,重点培养学生养成具体题目具体分析的习惯。再次加强了对比训练,把新旧知识对比,相近或相似的口算对比等等,促使学生在口算中进一步认识四则运算的意义及相互关系,建构完整的认知结构。

            (3)强化记忆训练策略:学生口算时,离不开瞬时或短时的记忆。训练学生的记忆能力,我们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层进行。如低年级常采用“对口令”、“接力赛”的方式。教师出示数10,一个学生说6,另一个学生则说4;一个学生说2,另一个学生则说8等等。“6” 、“2”需要暂时记在脑子里,然后算出“4”和“8”。或者说出示一个数 8 ,让学生连续加8 ;也可以出示100,让学生续减8等等。中高年级可常进行一些两步计算得数后记在脑中,再看卡片上的后半题,算最后得数。

            此外,我们还重视了学生有意注意的培养,要求学生口算时,从审题、计算到书写,一气呵成,中途不东张西望,左顾右盼。我们还加强了学生意志的锻炼,教育学生树立责任感、自信心,争取算一题,对一题,不畏困难,有耐心。我们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审题,规范书写,自觉检查,及时纠正的习惯等等。

            2、在教学改革中大胆探索,努力寻求提高小学生数学口算能力的有效途径。

            加强教学改革的研究,努力寻求提高小学生数学口算能力的有效途径,这是我们全体数学教师工作的重心、课题研究突破的重点和难点。

            2008年6月和11月,课题组曾两次组织全体数学教师参与《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口算能力的有效途径》的经验交流、论文评选等活动。其中,《小学生数学口算能力的调查与思考》、《计算教学训练科学化的研究》、《口算中不良心理分析与矫正》等话题给予课题组同志很大启示。通过两年多的研讨,我们归纳总结出了提高小学生数学口算能力的四条最基本的有效途径。

    (一)途径之一:重视口算算理,加强算法指导

            口算教学与训练应当使小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在应用中进一步理解算理,巩固算法,逐渐简化思维过程,形成口算技巧,不能单纯地让学生凭记忆进行口算,关键要讲清算理。小学生学数学要经过从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这样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规律,保证初期口算的正确,通过一定的联系,就可以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二)途径之二:提倡算法多样化,强调算法最优化

            《课标》不仅大力提倡算法多样化,而且十分重视算法的优化。但是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不是简单的告诉,更非强迫接受。这就需要把算法优化建立在学生内在认知需要基础上,有的放矢地采取优化策略,引领学生主动的参与算法的自我体验与甑别建构过程,实现算法的有效优化,张扬学生的个性愿望。教学中教师做到善于充分挖掘教材因素,搞好例题教学。例题教学中一方面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让学生独立尝试、探索、理解,掌握算理;另一方面教学方法力求灵活多样,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并实现“借助情境促优化、通过变式引优化、关注实践达优化”。

            (三)途径之三: 注重训练形式多样化,激发口算兴趣

            口算训练的形成非一日之工,因此口算训练必须经常化,而经常练习,就要针对儿童特点,形式要多样化,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如果方式简单,学生就会感到乏味,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为了避免产生厌倦情绪,更需要采用多种多样,生动活泼的形式来进行。如利用口算卡、口算表或小黑板上抄好的口算题进行视算,采用“对口令”、“开火车”等方式进行听算,有时可通过“找朋友”----把算式和数的组成图用线连起来练习口算,有时用“动脑筋”----等方式进行口算,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只要我们多动脑筋,精心设计,是可以创造更多更好的形式的。在设计时,一方面根据口算内容和目的来进行,另一方面,选取的形式要注意搭配得当,动静结合,简便易行,讲究失效,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练习的机会。同时,训练设计要体现在回答正确的前提下要求正确的原则,逐步提高小学生的口算能力。目前,我们总结出的“新旧知识同步练、记忆规律灵活练、掌握技巧快速练”三种形式训练效果非常好。(1)、新旧知识同步练:充分利用加减、乘除间互逆关系,加强新旧知识的同步、对比训练,减少知识遗忘。(2)、记忆规律灵活练:对于个别记忆差、效率慢的学困生,通过有联系有规律的记忆练习,来提高其口算能力。(3)、掌握技巧快速练:坚持引导学生掌握口算技巧,整数、小数、分数的运算中都要用到口算,但有些计算题,虽不能直接口算,却可引导学生根据式题数据的特点、运算定律和运算符号,进行恒等变形,达到化繁为简的目的。

            (四)途径之四:口算训练突出重点,对症下药,讲求实效

            (1)、抓住口算的重点关键练:训练也要抓重点,应强化训练,如表内乘法是最基本的12算,是低年级口算重点。100以内的四则运算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以及一位数乘、除两位数,也是基本口算,因为这些口算不仅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的基础,而且也有很大的实用价值,这些内容的口算又要以加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以一位数为主。在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中,则要以两位数是表内乘法口诀中的“积”为重点,如12+8、14+6……72+8共77道,因为这样的计算在笔算多位数乘、除法时经常用到,而且是学生最容易出错的环节。

            (2)、容易混淆的口算题对比练:在表内乘法口算练习中,可挑选学生最容易混淆的进行对比练习,如积相近的:7×8=56,6×9=54,8×8=64,7×9=63,4×9=36,8×9=72,3×9=27,进行这种对比训练,不仅巩固了口算技能,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3)、经常出错的口算题反复练:在20以内加、减法中,学生对有关“7”的计算经常出错,如4+3、7-5等,其原因是学生在生活中对数量“7”的接触比较少,较小数加较大数,比较大数加较小数易错,如2+9,4+8等,相邻两个数相加,或者减去或者相减与差是相邻的数容易出错,如7+8,6+7。11-5等,此外,在口算中,容易被一些凑整的数目所吸引,没有按运算法则和运算顺序的规定进行计算,导致一些错误,如3.9+1=4,9.6-6=9这些都要纠正并加强练习。

            (4)、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和加强品质修养的起点,数学教学应当培养学生“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查的学习习惯”,这些习惯不是天生、固有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要从小培养这种好习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布置计算作业要适量适度,对作业中计算题的检查验算,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布置,要教给学生验算的方法,并经常督促检查,才能落到实处。

            3、在课堂实践中不断锤炼,构建新型口算课堂教学模式和评价标准。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课题研究工作的重心所在。离开了对教师课堂教学的研究、指导,课题的实效性将大打折扣。2008年9月,围绕《把握学习心理,优化口算教学》这个主题,课题组组织了为期三天的全校性课堂教学研究课共12节,教学内容1——6年级均有涉及,包含了整数、小数、分数的加、减、乘、除四则计算。其中《10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教学》、《神奇的重复减》、《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等深受听课教师好评。

            在课堂教学中,学习的成功不是教师“推一推”,学生“动一动”的结果,而是学生个体主观能动性与教师、同学的帮助共同作用的结果。过去我们的口算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得枯燥学生学得乏味,教师的控制力单向,教学过程刻板化,缺乏整体的育人观念,教学效果很不理想。而我们构建的新型口算教学模式,能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计算的乐趣,诱发其主动的参与、积极的思维、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目前,我们初步归纳总结出课堂口算教学模式为“创设情境、引发兴趣———理解算理、探究算法———鼓励多样、适度优化———灵活练习、提高能力———持之以恒、能力达成”。其中练习题的设计要求是尽可能体现“针对性、层次性、多样性、灵活性、趣味性”。

            与此同时,我们还总结出关于“新课程背景下什么样的口算课是好课”的“新、趣、活、实、美”五字评价标准。关于“新”,不步人后尘,不因循守旧,不照搬别人的教案,不复制别人的思路,努力把课讲出新意,有所突破,能引起同行们产生学习仿效的愿望,体现“理念新、思路新、手段新”。关于“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越学越愿学、爱学,能做到导入新课引发兴趣,讲授新课保持兴趣,巩固练习提高兴趣。关于“活”,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做到教学方法灵活,把教材用活,把学生教活。关于“实”,教学中讲求实效,不走过场,不摆花架子,教学要到位,努力做到“教学内容充实,课堂训练扎实,教学目标落实”。关于“美”,体现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和独特的教学风格美,学生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美,师生课堂教学的感受美。

            以上仅是口算课的一般教学模式或评价标准,在具体的内容教学中只是一个基本思想,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合理开发创造性的教学模式或评价标准,不断丰富我们的教学活动形式。

    (三)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2009年7月——2009年9月)。

            课题组成员对研究所获得的材料进行整理,撰写结题报告,汇编成课题成果。形成了课题研究论文集、有关口算教案集各一册,课题研究活动图片一本,课堂教学录相光盘若干,课题研究专题片(影象资料)2份,为该课题的检测、结题、推广作好了充分准备。

    三、课题研究的成果、效果

    (一)、理论成果:

            1、探讨出小学生口算出错的六大心理障碍及三大矫治策略。

            小学生口算出错的六大心理障碍包括感知粗略、注意失调、记忆还原、表象模糊、情感脆弱、思维定势负作用等;克服心理障碍的三大策略有:强化首次感知策略、防止定势干扰策略、强化记忆训练策略等。

            2、探索出提高小学生数学口算能力最基本的四条有效途径。

            这四条有效途径重视口算算理,加强算法指导;提倡算法多样化,强调算法最优化;注重训练形式多样化,激发口算兴趣;口算训练突出重点,对症下药,讲求实效。

            3、构建了新型口算课堂40字教学模式和5字评价标准。

            我们构建出口算教学模式为:“创设情境、引发兴趣———理解算理、探究算法———鼓励多样、适度优化———灵活练习、提高能力———持之以恒、能力达成”共5个板块以及“新、趣、活、实、美”五字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二)、研究效果:

            1、学生的变化:

            转变了学生有关计算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的形成,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

            为了对整个实验的总体效果进行全面深入客观合理的评价,我们从多角度,并结合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了测验和评诂。发现试验班教师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对口算的重要性进一步理解,在教学中进一步采取各种措施,特别是针对学生心理方面做好了长期的、强有力的辅导,使学生克服了轻视口算、注意力分散、感知粗略等困难,通过近两年的实验,在第二次检测中试验班的学生在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上都有明显的进步。

            从以上可以说明,该项实验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强化了学生口算的首次感知,多让学生动手、脑、眼、口,促进学生多种感官协同参与认知,主动参与表象的建立、算理的求知;学生审题意识得到了加强,使学生养成了具体题目具体分析的习惯,构建起完整的认知结构,提高了学生记忆能力;让学生的意志得到锻炼,树立起责任感、自信心,不畏困难,有耐心,以及培养学生良好口算习惯的形成,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

            2、教师的变化:

            (1)一方面,转变了教师教学观念,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

            我校教师通过在实践中探索,教师的理论水平有明显提高,学校成了一股实验潮流,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课题组成员自觉地运用新型口算教学模式进行实验教学,每上完一节实验课后,能自觉集中在一起交流意见,对实验课进行分析、评价、谈体会、写心得。课题组成员不断地研讨、学习、交流,大大改变了教师的头脑中旧有的教学观念,扭转了原有重结论轻过程的旧做法,在课堂教学中自觉重视算法多样化,重视方法的指导,创设活动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放手让学生亲自去发现,去探索,去下结论,真正做到问题的空间、思维的空间、操作的空间、讨论的空间等四大空间的拓展,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教师们在研究过程中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边研究边实践,从课题研究中积累了大量的实验材料,获得了许多直接的经验,撰写了有关教学实验的体会文章10余篇分获市、县等级奖,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如课题组的四位老师参加市级数学赛课均获一等奖。其中一位老师被县教育局评为07、08年度优秀党员,另一位老师被县教育局评为08年度先进教育工作者。有两位老师已正式被聘任为四川省小学数学首届青年骨干教师,两位老师正接受眉山市首届小学数学青年骨干教师培训。有一位老师因工作出色、成绩显著08年7月被借调到县教研室工作。课题组五位老师07、08期末教学质量综合评估均获学校一等奖。

            (2)另一方面,增强了数学教师科研意识,提高了广大教师教育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

            该课题的研究,调动了全校数学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课题组采取开放式的组织方式,提倡自由组合、自由选题、自主确定课题的研究内容、研究方式、自主制定课题的研究计划。这样的措施,使教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确定课题的切入点,有利于充分调动全体教师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教师们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取得进展,因而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收到“科研入门,能力提高;论文发表,实践成功;教学创新,质量提高”的实效。

    结束语

    老师们:

            真诚的谢谢大家耐心的等待我罗嗦了这么久,对不起了!再一次感谢大家给了我这样一个平台,为我钟爱的小学数学做了一点小事,我会更加的努力,希望下次能带给大家更感兴趣的话题。

    (备注:这是在仁寿县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会上的讲座。)

                                              2011年10月14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学生数学口算中的心理素质研究与实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hros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