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常惭愧矣,常生善法

常惭愧矣,常生善法

作者: 明明祖师意 | 来源:发表于2023-11-16 16:23 被阅读0次

问:当今法门如何?

答:业重习深,广求知解;少奉戒条,多恣贪欲。

问:如何救得?

答:当生大惭愧心!

    孔子在《论语·里仁》中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这「见不贤而内自省」其实就是「惭愧」之心。文字是一直处在发展变迁之中的,在现代汉语中,「惭愧」通常被当成一个词使用,指一个人因犯了错误或未能尽责等而感到不安或羞耻。但在古代,「惭愧」是两个独立的词,也是两种不同的「心所法」(一切法皆依靠心而生起)

    所谓「惭」,就是知道自己所行不如法,觉得对不起自己;所谓「愧」,就是知道自己所行不如法,觉得对不起别人。性业表中说,「惭」 者,依自法力,崇重贤善为性,对治无惭,止息恶行为业;「愧」者:依世间力,轻拒暴恶为性,对治无愧,止息恶行为业。是故,「惭」和「愧」都有「止息恶行」的作用。

    现代人普遍缺乏「惭愧心」,故做事经常不考虑别人、不计后果,也缺乏同理心和慈悲心,常常造了很多业还不自知。人与人之间的很多问题和烦恼也都跟‘缺少惭愧之心’有关。不仅世法如此,学法修道更是如此。若无惭愧,道业难成。古圣先贤们谆谆教导、一遍又一遍的告诫我们‘必须常怀惭愧心’,只是能真正听进去和照做的人太少了。

    无论现在做的多么不好或不如法,只要能常怀一颗「惭愧心」,明白过去所做的很多都是错的或不如法的,虽然暂时还没办法或没有能力做到,但清楚的知道需要朝这个方向去努力。若人常怀惭愧,旧恶虽未灭,新恶已不生;心有惭愧,虽未见法利,善法已增长。

    大方等大集经云:“什么叫做惭愧」呢?就是常常能感到对不起他人,也感到对不起自己。因为自己所行不如法,所以心中常常感到惭愧。因心中常常感到惭愧,故能远离一切无「惭」无「愧」之心;因心中常常感到惭愧,故能消除一切不善之法;因心中常常感到惭愧,故能常常思维种种善事,并有能力承担更重的担子,使得自己的一切言行都能如法、心地清净无染,最终远离一切不如法的行为,这样他人就找不到理由来诽谤了。”

    涅槃经云:“有两种善法可以救度众生:一是「惭」,二是「愧」。所谓「惭」,是指自己不去作恶;所谓「愧」,是指不去教唆他人作恶。「惭」是在自己内心深处生起羞耻之心,「愧」是在人前忏悔自己所造的罪业。是羞于人,是羞于天,这样就叫做惭愧。心中不知道惭愧的人,不能称之为人,只能叫做是畜生。”

    遗教经云:“「惭愧」这件衣服,在各种庄严之法中居于首位。「惭愧」就像铁勾一样,能使人远离一切恶法,所以人应当常怀惭愧之心,也没有别的东西能够代替惭愧。若人没有惭愧之心,就会失掉种种功德利益。心中有惭愧的人,就等于有了善法。若人没有惭愧之心,那就和禽兽无异了。”

    青童君问太上道君曰:“治心入道的法门,各门各派有很多,各自也都说的是入道的心要和妙处,也全说得有理有据。不知道现在学法究竟哪一个才是最紧要的,哪一个才是最殊胜的?” 太上道君曰:“殊胜的法门虽然很多,其中有一个最为紧要,治心的关键在于要常怀惭愧之心。一言一行,行住坐卧,都要常怀惭愧之心,不能有一刻忘记,这样,心就能安定下来了。当心安定下来了,自然就能入道。所以,「惭愧」是最为紧要和关键的。”

    孔子说:“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论语·子路) 《礼记·中庸》中说:“知道羞耻并勇于改过是一种值得推崇和称赞的品德。” 《王畿集·重修白鹿书院记》云:“一个人知道羞耻就已经是接近勇敢了,这也是成为圣人的关键品质。若民众常怀羞耻之心,就能成为良民;若士人常怀羞耻之心,就能成为贤士;若为官者能常怀羞耻之心,就能成为良臣良相。”

    博山大师告诫学人说:“须皮下有血,识羞惭始得。”

    古人孜孜教导,言传身教,类似的例子,不可胜举,我们只需要听话照做就行了。不怕自己烦恼重,不怕暂习气深,就怕你没有惭愧心。只要常怀惭愧心,恶法即止,善法生矣!

    每个人,无论你是男是女,无论你是新学还是老参,无论你是善根浅薄还是根性大利,都应常怀惭愧心。常怀惭愧,虽暂时未有个入处,但决定可打彻此事。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鱼少水,斯有何乐?

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当每一天结束时,请问一遍自己:

一、今日饭食少否?

二、今日功课做否?

三、功夫比昨日见长否?

四、今日有悟处否?

五、烦恼习气变薄否?

六、临终能敌生死否?

若有不如法处,当生大惭愧心!知非能舍,善莫大焉。常怀惭愧,常生善法。念兹在兹,决定可成!

相关文章

  • 常存善念,常行善德,常聚善因,常得善果。

  • 常应常静,常清静矣。

    清静经分段解读 能遣之者, 内观其心,心无其心; 外观其形,形无其形; 远观其物,物无其物。 三者既悟,唯见於空;...

  • 《道德经》新注(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法无绝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

  • 10月7日笺谱小楷日历277太上老君常清静经7

    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

  • 学佛随谈:“正思惟”

    “正思惟”,就是正确的思想。世尊《十善业道经》里面教导我们,“昼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思惟”非常重要...

  • 常生惭愧心及忏悔心

    13岁我替祖父看牛,那个牛棚墙头下部是泥巴,上部是稻柴,棚顶也是稻柴,即使冬天外面下雪,这个牛棚也是很暖和的。 所...

  • 常清净

    真常应物 真常得性 常应常静 常清静矣

  • 晨临文徵明小楷《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周末的清晨。 临帖。 原帖。 临文: 【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真静,渐入...

  • 善,常存心

    善良到底是好还是坏?法律到底是所有人的法律还是大多数人的法律?有时候即使你是对的,但不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结果你还是...

  • 常善救人

    民间传说,有两个相识的读书人同时中了进士,不久又被分到了相邻的两个县为官。两县之间隔着一条大河,一年入春以后,天气...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常惭愧矣,常生善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dty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