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引发共鸣
好的文章要有代入感。要让用户能感知到“与我有关”、“对我有用”。
身份标签
每个人身上都有属于自己的N个身份标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圈层。
在算法的世界里,每个人至少有200个标签。所以它很懂你。
如果你的标题切中了这个标签,相应的用户就会觉得内容与自己有关。
案例
“陈茂源星座”的《我想了解狮子座》中,标签是狮子座。
“姜茶茶”的《10万广告人总结出的甲方黑名单:服务完他们,半条命都没了!》中,标签是乙方。
“年糕妈妈”的《真正厉害的家长,都是陪孩子一起看电视的!》中,标签是家长。
情感共鸣
替用户表达自我、表达观点。
能让用户产生情感共鸣的文章,用户才愿意转发。
难点:发掘用户痛点/爽点/痒点
案例
粥左罗:《哪有什么社交恐惧症,你还不是因为丑、穷、笨、混得差》。
咪蒙:《我借钱给你,我有错吗?》。
年糕妈妈:《谁说妈妈不能有脾气?我又不是忍者神龟!》。
拾遗:《你未必是人好,你只是没机会放荡》。
展示阅读回报
套路:虽然暂时用不到,但是感觉以后能用到,或者别人能用到。
联想一下,虽然自己收藏了不少干货内容,收藏后也很少去看,但为什么我们无法停止收藏这个动作?
黑马公社:《手机去除图片水印,如此简单强大我也是震惊了》。
咪蒙:《做到这6点,老板才会乖乖给你加薪》。
描绘场景
相似的场景,更容易激发用户共鸣。
能力要求:场景还原能力。敏锐的洞察力。
案例
咪蒙:《剪完头发,我被自己丑哭了》。
果壳网:《明天就开学了,书本文具还没准备好怎么办?急!在线等!》。
果壳网:《为什么女厕所总是排长队?以及,怎么办?》。
结论:
身份标签:给谁看的。(瞄准圈层。)
引发共鸣:观点是否能引起共鸣。(替用户表达)
展示阅读回报:是否会对用户有用。用户能收获什么价值。(满足用户预期心理。)
描绘场景:是否是典型的场景,大家都经历过。(场景还原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