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看的最好看的美剧 《爱,死亡,机器人》,对时间、哲学、人性、未来的思考太赞。
哲学家韦伯这样描述“工具理性”,人们在行动的时候,只关注功利的目的,纯粹的高效率,而漠视人本身的精神价值。
这种矛盾,跟我当下所面临的选择,本质上是一样的。过于追求结果,世俗意义上的认可,而忘记了自己是个“人”,虽然明明知道这样做的选择是最优的,但是内心还是非常痛苦拧巴。
一张大厂镀金证明,一份尚且不错的收入,工作不背业绩指标,极具性价比;而恰恰是不背指标,年轻的竞争者着废寝忘食的做精做细,提高汇报频次,让工作饱和度呈现饱满。
佩服,他们升职加薪的背后是看不到的付出和心血,本以为各自走在各自风格的路上,各自承接不同业务板块,没想到忽略了因为这样的对比,大领导觉得我自驱力不够。
哪怕工作质量和工作能力得到了肯定,但是工作积极性和态度没有那么aggressive和“会来事”,塑造了对我而言,很亏的形象。
那我花大量精力时间的高质量交付和高难度项目的搞定,反而意义何在?不禁反思,如果我能把中后台工作都做的好,是不是也可以融会贯通尝试做一些前台的工作,更容易出成绩,更容易被看见。
一家公司,最希望的是流水的兵,铁打的客户,替换掉任何一个人都不影响公司运转,增加竞争力和KPI考核指标会越发成为常态。
要每年都是增量业绩,既要追求规模,还要追求利润,同时保持不出风险,只做好本职工作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存量世界项下资本家的标准了。
对于打工人而言,满足于一亩三分地,就会淘汰,不过是时间问题,新的竞争者比你能吃苦,比你开价低,比你更愿意贴近领导;高级打工者,不出成绩,没有靠山,公司也可以用各种方式让你走,明的or暗的,都不用走到优化谈话的那一步,你自己就会走。
专业是基石,但是关系和人情更重要,后两者极度考验人的软实力,综合素质,你务必要保持好能力精进,精力管理,时间管理,向上管理,预期管理,抗压能力管理,etc。
在深圳的几年,这个国内最市场化的城市,看的最多的,是用现实告诉我们,如果你很弱,每个人都可以拿捏你;如果你很弱,你没有话语权,被鱼肉的更厉害;如果你没钱,你会活的很吃力,精神良药也很难拯救,赚钱是硬道理。
清淡饮食保持清醒头脑,有意识抵抗大环境带来的无意识异化,才能免于做困兽,回归可爱人类。
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绝大部分人的核心资本,不过是依赖体力和时间,而随着年纪增大,体力大不如前,生活负担导致精力也难比年轻状态,人会显示一种疲态。
年轻时候996,007又如何,体力滑坡后,淘汰也成了最终宿命,明明人类的黄金年龄是40岁才真正成熟变睿智,不想沦为低效人才,唯一的出路,只能升级。
需要全方位的提升和进化,时间越来越紧迫,时间并不是很充裕,总有人用比我差的牌面打出更好的牌。小步快跑,认真前行,好过一切只说不做,有手有脚,这个世界是饿不死人的。
如今承包快递站,卖废品,炸油条,哪个不比普通白领赚的多,出路肯定有,前提是勤劳忍耐。
若我已提前知道“螺丝钉命运的终点”,我还不快点行动么,重塑能力,低谷期的我,再一次,决定靠自己爬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