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矛盾的日本—《菊与刀》

矛盾的日本—《菊与刀》

作者: 就是涵酱 | 来源:发表于2018-08-05 23:17 被阅读20次
    《菊与刀》鲁思·本尼迪克特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

          第一次带着思考,深入阅读了《菊与刀》这本书,启发还是蛮多的,在读书会上也听到了很多的观点,就由这本书开启我的写作之旅吧。

          在阅读之初,先听了有书共读的拆书,在听的过程中,就萌生了一个词——“极端”,不管是以前对日本文化的接触,还是现在阅读本书的感触。日本给我的感觉都是“这是一个从人到国家都非常极端的民族”,而这种极端从书名中也体现了出来。

          “菊”在我国被称为“花中四君子”之一,它不以娇艳姿色取媚, 却以素雅坚贞取胜,在百花凋零的秋天盛开,在日本被作为家族皇室的徽章,而日本皇室则代表着日本人的精神。菊花因其清楚不刻意的形象从侧面反映了日本人对于美的追求,和的向往,和对于自然的崇尚。可是讽刺的是,与之对应的“刀”却代表着日本的武士文化,反映着日本人好战不服输的个性。这样两种极端矛盾的性格在我们看来确实难以理解,但是在详细阅读了这本书以后,似乎可以有些了解了,这样的矛盾是随着日本文化的发展长年累月流传下来的,或者说是传承下来的。


          “令人不寒而栗的武士刀和让人心情怡然的秋菊,毫无冲突地共同组成了一幅完美的画作。既生性好斗又性格温和;既穷兵黩武又恬淡宁静;既倨傲蛮横又彬彬有礼;既冥古不化又温和善变;既效忠服从又自尊独立;既忠贞又叛变;既勇敢又怯懦;既保守又喜新……”

                                                              ——摘自《菊与刀》第一章 研究日本的缘起


          读书会上,绿萝问了大家一个问题:“为什么日本直到被投了原子弹,才放弃战争,投降,或者说为什么日本人在战争中负隅顽抗,不到黄河心不死?”

          我想这个问题也是作者想知道的,所以她用了一个全新的角度——文化人类学,去解读日本,剖析日本,这本书也成为了作者的一个研究成果,不同于其他国家介绍的书籍,这本书更像是论文著作,作者利用人类学的手段和研究方法,从个体、历史、文化等多方面深入挖掘日本人乃至日本这个国家背后的东西。在书中,作者用了十二章的篇幅解释了这个问题,从战争、等级制度、明治维新、背负、报恩、情面、名声、享乐、道德困境、自我修行、教育等多个方面深入做了分析。也正是因为这种全新的角度也让世人更加清楚的了解和认识日本。

          面对绿萝的问题,我觉得可以用一个词来解释,那就是书中提到的“耻感文化”。而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日本民族的“耻感文化”,日本人非常在意社会对自己的评价,在他们的思维中,做错事或者无法完成任务是不能原谅的,所以宁愿剖腹自尽,也不愿低头。正如Jessie说的,日本人的这种“固执”已经深入骨髓了。自杀,面子……可以说,日本人对外界的认同感的重视程度已经达到了一种极致。


            “耻感文化基本上是靠外部强制力来维护善行。罪感文化则通过内心的罪恶感产生也往往源自外部,是一种针对别人批评的反应,或者因为被大众讥笑、排斥,或者是他自己觉得受到了讥笑,但无论是哪一种,这都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强制力。”

                                                                      ——摘自《菊与刀》第十章 道德困境


    一、日本教育的影响

          日本人的矛盾和极端在我们看来真的是挺匪夷所思的,但存在即合理。我想这种文化的发展关键还是在于日本的教育思维。日本人的教育是先紧后松的U型发展,从理想角度考虑,小孩成长通过紧(严厉)的方式,养成习惯,形成性格,待长大以后,便不需外界给出要求,重新塑造,这样的教育方式有一定的好处,但也有弊端。

          日本培养小孩的目的是在社会上生存,因此日本的小孩从幼儿园就开始了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小到穿衣端碗,大到独自出门购物,垃圾分类。学习体验不同生活、不同职业的艰辛。日本从小教育小孩不麻烦人,要遵从大众。这是日本教育方式的优势之处,也是中国教育难以企及的。

          东方人强调的是让孩子 “听话”,不赞同个性的张扬,深入思考会发现所谓的“听话”更多的是大人对孩子的控制欲在作祟。在东方人的眼中,孩子是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并非独立的个体,孩子是大人的延续。而西方则更主张孩子的独立性,孩子在这个世界上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有自己的生存权利,做父母的无权过多干扰。

          所以这就是东方式教育带来的弊端,压制式的教育更多带给孩子的是不安感,因为从小到大,他们接收到的信息都是,行为会带来各种影响,所以做任何事要小心翼翼,要顾虑到外界对自己的看法……可是内心的躁动是天生的,所以这时候只能隐忍,而隐忍过久、压抑过久,就会反弹~~就像弹簧,被压到某个极端,那必定会有反弹,压得越厉害,就反弹得越厉害。日本人的这种矛盾极端的双重人格是长久以来的环境所影响的。

            教育是一个永久的话题,而孩子的教育,引导是最重要的。如何引导,如何沟通,带来的便是如何教育的思考。孩子的天性是天生的吗?未必。孩子的个性塑成,三观形成,与外界对他产生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二、改革的重要性

            改革是需要长久时间验证的,和所有国家的改革一样,明治维新一开始并不被日本民众看好,甚至是抵触的,但现在,所有人都知道,日本的快速发展,挤进发达国家的行列,与明治维新是分不开的。但即便需要时间验证,那一开始做出的决策也应该是具备长远发展考虑得到的。

    三、日本人对恩情的看重

            日本人对恩情的重视程度也是很极端的。从影视,小说等方面都体现到了这一点。个人认为,这种看重与他们不喜欢麻烦别人的思想有关,一旦发生了恩情关系,那就是对自己、对别人都是很重要的事情了,重要到这种恩情可能伴随自己一生,甚至和生命比肩。

    四、评判

            面对日本,应该是彻底否定还是适当接纳呢?历史原因,可能很多人还是带着有色眼镜看日本的,但我觉得还是应该适当接纳,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面对日本文化,有时候会觉得特别不能理解,他可以产生闻名世界的动漫文化,也可以发展难以理解的喝酒文化,色情文化……我身边很多人也都用变态,恶心去形容日本,我觉得有这样的想法其实挺正常的,那是因为我们用着自己的价值观去做评判。曾无意中看到过一个评论,可以分享出来。


          “不管是哪个国家、民族、家庭,他们都有着自己的价值评判标准和道德标准,有着自己的文化认同和价值取向。应当尊重,而不是拿着自己的价值观标准去评判别人。”

                                                                                                      ——佚名


            其实我们带着的很多有色眼镜,就是用我们自己的标准去评判别人,还要把自己的观点去强加给别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有自己的文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能够互相理解便好,不能理解,那就做到互不干扰,求大同存小异。

    五、后记

            没想到自己会码这么多字,平时脑子想的多,却总也不记得记下来,结果到了想写点东西的时候,就已经全部忘记了。因为喜欢日本文化,再加上读书会的督促,所以日常留下了一些想法,趁着放假,完整的写下来。之前一直纠结找不到写读书笔记的好方法,但写完后发现,其实没有什么绝对的方法,关键是自己有没有思考,有没有记下来,写下来。现在就用这个作为开端,好好读书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矛盾的日本—《菊与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edi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