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很小巧的书,内容很棒,一口气读完了!!
陈美龄从一个教育妈妈,从一个教育博士的角度给我们讲诉了50个教育法。和之前看过的教育类的书籍有点不同,一个是陈美龄是教育博士的背景,在教育领域有深入的理解;另外一个是本书提到的教育法是非常具有实践意义的,也就是非常的practical,非常适合于实作的。
自己的很多想法都和书中的很多观点不谋而合,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哈哈,皮一下,人家可是教育博士哈,我还是“小学生”,还是很赞同书中的很多观点的。
举几个例子来谈谈读完的感受吧。
家长承担教育的全部责任
不知道现在大众对于这个观点的看法是怎样。对我个人而言,完全同意这个观点,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最重要的,学校的老师负责传授的课业无法代替家庭教育,这两个是完全不同的。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性格上的,包括整个人生观、价值观。当然,我们说很多事情不能太过于绝对,要多用几个角度看看。但家庭教育在孩子的幼年时期是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的。作为父母亲,应该重视幼年时期的教育,多花点时间和孩子交流。
迷茫的时候,选择最难走的那条路
这个对于所有的年轻人都是一个参考,我不清楚现在整个社会中年轻人的想法是怎样的。但是对于社会的发展,如何在社会中立足,找到自己的职业方向,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往往会让我感到不知所措,需要自己有一个指引来帮助自己做出选择。选择最难走的那条路,看起来很抽象,但是结合生活,就很容易验证。比如清晨早起的问题,那肯定是多睡一会是舒服的,相反从被窝中爬起来就是最难走的那条路了。
英语必须会
英语学习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的一个焦点,从高考的改革就可以看出来。我也一直认为,英语是非常重要的,在现在整个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英语是必须要学会的技能。当然很多人反对这个看法,也是可以理解,觉得说都没有出国,也没有和外国人交流的场景,学习英语浪费时间,浪费教育资源。但是站在现在以及未来世界发展的角度来说,我觉得不应该这样想,英语可以说是最为通用的国际语言了,掌握这门语言,世界一下子就会变得广阔,不仅仅是中国,整个世界都可以变成你的舞台。
倾听,陈述意见的能力
陈美龄在书中提到她在这个方面是怎么做的,在大人的谈话中,只要孩子在场,都会询问他们的看法,让他们加入到谈话中。但是很多家庭在这方面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常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大人说话,小孩子插什么嘴。也就可以明白这其中的差异了。再来看到,在孩子未成年之前从未参加大人之间的宴席,突然间在孩子大学毕业后,就要求他们参加这样的宴席,还要很席间客人多多交流,简直无法理解。
再简单说说一个例子,就是和孩子的交流问题。很多家长希望孩子能和他们多多沟通,从孩子的角度来说,他们也是希望和父母多多沟通的,但是每次谈话总是不欢而散,为什么呢?我不知道大家思考过这个问题吗,我谈谈自己的看法。首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常常会自作主张认为有些事情不该告诉孩子,很多东西他们都不知道,而当长大了,他们才来说以前看你还小不想和你说这些事,可以理解家长是处于关心爱护孩子的想法,但是这样长久以往孩子心里会认为你们什么事情都不告诉我,我为什么要把我的事情全部讲给你听。特别是在有些家庭的事情是从其他亲人朋友那边听到的,而不是自己父母亲告诉自己的时候,这种感觉就更加强烈。
和孩子真诚的交流真的很重要。
人的一生中会迎来三次自我身份认同的危机。第一次是青春期。第二次是就业、结婚的时候。第三次,是当孩子离家自立,自己终于退休的时候。
这句话真的是撮到我的心里,现在就是面临的着第二次的身份认同危机,第45个教育法的标题是确认自我身份,回头想想,从来没有人提到这个问题,而这个问题对于自我是非常重要的。所谓的自我身份认同,就是关于“我是谁?”“我为什么会在这里?”“今后该去哪里?”的三个问题,决定自己的人生方向。能够自己清晰的回答这三个问题,那对自己的人生道路就是非常明确的。
也想请大家回想看看,自己的父母亲是否和自己认真的探讨过这样的问题,或者给出中肯的意见吗?
1、钱财、名誉如流水。一旦出事立刻就会被夺走。但是,只是知识一旦记入脑子,就不会被人夺去,它会成为你一生的宝物。所以在你能学习的时候要珍惜机会,好好学习。
2、孩子们身上拥有着美好的未来。但有一个前提——好好接受教育。
这两句话是陈美龄的父亲说的。指出了教育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在当下,如果还有人觉得读书无用,那真的是不应该。很难说清教育给人带来的改变,但是对于整个社会,整个人类的发展,教育是必不可少的,知识是整个体系的支撑。
陈美龄的三个孩子都进入的斯坦福大学读书,她自己也是斯坦福大学的教育学博士。也可以看出她的父亲对她产生的影响,她父亲对于教育的重视才有了陈美龄的成功。所有的家长都应该对于子女的教育,用心培育。
之前看过的非常优秀的教育类,成长类的书籍参考如下:
《我在美国做妈妈》 蔡美儿的作品,新板的应该改成《虎妈战歌》了。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凌志军的作品,书中重要讲诉的是关于微软亚洲研究院早期的30个“微软小子”他们的成长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