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海在远方
樱花:何时归看浙江潮

樱花:何时归看浙江潮

作者: 小鹿学诗 | 来源:发表于2023-07-11 16:21 被阅读0次

    《七律·樱花》

    仙袂白衣似素人,江湖载酒且行吟。

    白驹过隙谈何欲?蜗角争雄有几分。

    一梦槐安梁未熟,再临资水浪雄浑。

    武陵已失桃源路,且笑渔舟迷望津。

    樱花之短暂和悬花有得一比,国人以悬花一现形容光阴易失,樱花我还没有看过,悬花却是多见的,悬花的美自不必说,而悬花开败只有一个清晨却是事实,樱花能开三,五天,而悬花真的只有一个早晨。

    洛夫写《长恨歌》诗的开头那句“那蔷薇,就象所有的蔷薇,只开了一个早晨”。樱花的生命跟蔷薇其实没有区别。只是洛夫不屑于写樱花这种植物。

    说樱花是日本的特有品种,这个是经不住推敲的,因为早在唐朝,我国就大量的培植樱花这种植物。唐诗之中有很多写樱花的,如张籍这首《吴楚歌词》:

    庭前春鸟啄林声,红夹罗襦缝未成。

    今朝社日停针线,起向朱樱树下行。

    通过张籍这首诗我们不难想象当年赏樱花的盛况,并且能够说明两个问题:其一,在唐朝赏樱花已经成了一个特定的盛典节日;其二,樱花凋谢的时间应该不会太短,比如一个早晨,如果时间太短,人还没有赏樱花就谢了,这显然不符合事实。

    张籍另一首诗《和裴仆射看樱桃花》:

    昨日南园新雨后,樱桃花发旧枝柯。

    天明不待人同看,绕树重重履迹多。

            昨天一场春雨,樱桃树在老的枝柯上开放了,于是天一亮就有很多人去看,树底下脚印都踩得重重叠叠。可见,唐朝人的浪漫不止是在写诗方面,盛唐景象就是生命在无拘无束中张扬。


    樱花烂漫几多时,柳绿桃红两未知。

    劝君莫问芳菲节,故园风雨正凄其。

            李义山这首诗名《无题》,事实上也读不出什么主题来,好象写樱花的短暂,又好象写多头的爱情,更象是愧对家妻...... 或许义山借樱花之美之短暂,感叹自己的人生。这是一首说不清道不明的诗,权且也当作樱花诗吧。

            明代宋濂有一首樱花诗,如下:

    赏樱日本盛于唐,如被牡丹兼海棠。

    恐是赵昌所难画,春风才起雪吹香。

            这首诗提供的信息表明,日本的樱花即来自于我国的唐朝,只是樱花在日本得到了广泛的培植和推广,而我国唐朝之后,樱花却逐渐减少,到如今反而要从日本引进新品种,据说武大的樱花就是从日本弄进来的,呵呵。

    樱花树下送君时,一寸春心逐折枝。

    别后相思最多处,千株万片绕林垂。

    元稹这首《折枝花赠行》的送别诗不知送给哪位女子,品读此诗感觉元大才子在忽悠,除了例行性的送别外,全然读不出一点真情,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首樱花树下送君的诗读起来味同嚼蜡。

            写樱花的诗其实不多,这或许与国人的偏好有关,自唐以后,很少有赞美樱花的,估计咱们天朝的花卉太多了,有点爱不过来。但到了近代,写樱花的诗又多了起来,这其中的原因是日本的强势文化进到了国内,这种强势文化我想用不着我们解释吧。

    近代中,写樱花诗最多的当数老舍,老舍在日本呆的时间比较长,故用樱花入诗最自然不过,如以下两首:

    《奈良东大寺》

    朝代:近现代|作者:老舍

    佛光塔影净无尘,几点樱花迎早春。

    踏遍松阴何忍去,依依小鹿送游人。

    《清水寺访大西上人》

    朝代:近现代|作者:老舍

    寿艳樱花秋艳枫,夏初嫩绿间深红。

    高僧九十声如罄,日饮清泉伴古松。

    老舍本是旗人,与小日本保持密切关系自有其历史原因,这些没有必要深究,老舍写樱花的诗零零总总凑合起来十多首,基本上只是友人之间情感的抒发,绝无其他政治因素,这也说明老舍就是个纯粹的人,保持着一颗赤子的心,可以说,老舍笔下的樱花和老舍一样干净。


            在晚清后期,不但老舍,还有很多留学日本的国人,都有写过关于樱花的诗句,如:黄遒宪的《日本杂事诗·其二十八》:

    南朝往事久灰尘,岁岁樱花树树春。

    手挈铜铃拜遗像,呜呼碑下吊忠臣。

            又晚清丘逢甲诗《赠伯澜》:

    乘兴曾游大海东,樱花开处唱秦风。

    归来小试经纶手,一卷周官补考工。

            其实,写樱花诗并没有什么不好,连我们留学日本的周总理,也会借樱花的景色,抒发相思之情,这思念的人据老夫猜测应该是邓大姐,诗录如下:

    《春日偶成》

    樱花红陌上,柳叶绿池边。

    燕子声声里,相思又一年。

    看到总理这首诗,老夫忍不住来上几句:

    莫道恩来不相思,行间字里浸胭脂。

    当初若不教骑马,哪会摔伤折四肢。

    估计很多人读不懂这四句,有点“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感觉,呵呵,不解释了。

            说到樱花诗,老夫以为近代苏曼殊的《樱花落》当数上乘佳作,兹录如下:

    十日樱花作意开,绕花岂惜日千回?

    昨来风雨偏相厄,谁向人天诉此哀?

    忍见胡沙埋艳骨,休将清泪滴深杯。

    多情漫向他年忆,一寸春心早巳灰。

            苏曼殊的头衔不少,但抵不过他英年早逝,特别可惜,读他的诗,如在晨露里听小鸟歌唱,如在深夜中看明月掠过荷塘,上面这首樱花诗,让人感叹韶光易逝,正如我们在叹息他早逝的年华一样,苏曼殊本人就是这样一支艳丽的樱花,留给人们的只有美和遗憾。在他的另一首《本事诗》中,那种对生命的体悟更让我对他产生敬畏:

    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

    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


    PS:力气越大,搬的石头就越重,脚就砸得越伤,呵呵。自作薛不可活,不信,看我脖子一圈便可证明。

            泰戈尔曾经说过:“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夏花和秋叶均可改成“樱花”。樱花的绚烂和静美就是真正的人生。日本人从樱花里看到了生命的短暂,于是发奋图强,他们终于成了世界第二,一个弹丸之地的小国,能够有如此成绩,应该感谢樱花;我们也看到了樱花的绚烂与短暂,我们从中也能得一些启发吗?

    若干年前,我到苏州的金坛出差,客户是一个叫“旗牌”日本企业,那里的管理人员叫“村木”,当我见到“村木”本人时,让我大遗失眼镜,这个所谓的日本人却是个假洋鬼子,一看就一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呵呵。咱们这个民族,就是不喜欢讲真话,那些嘴里喊着要爱国的,身体其实很诚实。这就是当前我们要面对的现实。

            樱花诗其实真没有什么好写,就此打住吧,最后给大家呈献一首唐朝薛能的《赠歌者》,这本不是一首歌颂樱花的诗,只是因为里面有用樱花作比喻的句子,特别美,于是也就“指鹿为马”了:

    《赠歌者》

    朝代:唐朝|作者:薛能

    一字新声一颗珠,转喉疑是击珊瑚。

    听时坐部音中有,唱后樱花叶里无。

    汉浦蔑闻虚解佩,临邛焉用枉当垆。

    谁人得向青楼宿,便是仙郎不是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樱花:何时归看浙江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efu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