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南歌子 见说东园好 苏轼

南歌子 见说东园好 苏轼

作者: 辰希星 | 来源:发表于2022-03-08 17:58 被阅读0次

在古代的时候,游人客居他乡,作为异客的愁闷总会是逃不过的话题,他们除了将情感寄托于诗词,还会常常从游赏美景中陶醉自己。在传统乡土情结的驱使下,离开故乡的时间越长,盼望归去的心绪就会更加强烈,在外流年易逝,青丝在不易发觉的平淡时光中换成了白发。

苏轼常年客居在外,也曾在美景中迷醉心情,在秋霜中感叹光阴。从词中走近,看看他是如何诉说。

元丰七年秋日,苏轼陪同友人王胜之来到江苏仪真,同时拜访了真州太守袁陟,三人在同游东园时,苏轼被东园美景吸引。

他感叹,东园的风景亲眼见过后的确非常美,借此可以消除他心中的愁闷。苏轼虽说不是本乡本土的人,但在登上楼台一看后,便认定这是游遍江南从未见过的美景。这使得他愿意在东园多多逗留。

秋天的日照很短,鲜红的枫叶如织棉一般。清白的秋霜降下后,深暗色的菊花卷缩成一个球团状。苏轼回顾自己的青春年华,发觉都已交给了东去的流水。想要借助潘安的能耐,延缓自己的双鬓发白,不要让它像秋景那样衰败了。

南歌子

苏轼

见说东园好,能消北客愁。虽非吾土且登楼,行尽江南南岸,此淹留。

短日明枫缬,清霜暗菊球。流年回首付东流,凭仗挽回潘鬓,莫教秋。

苏轼的这首《南歌子》是在游览途中所作,他感受自己亲眼所见的东园美景,能够消解自己身为异乡人的苦闷,沉浸其中,是愿意多加停留的。不过现在正处秋日,季节的荒凉难免会勾出积压已久的消极心态。都知道人生短暂,不过异乡的光阴似乎过得更快,这里的深秋也似乎更容易催人老去,与其说担心生命像这里的秋景一样变得衰败,不如说在他乡老去不比在故乡安心。

愁闷的情绪过后,总还需找到些许心理安慰,就像衰败的秋日也有美景,即便在他乡仍有故友相伴,自己的青春年华不会如秋景一样衰败。

相关文章

  • 南歌子 见说东园好 苏轼

    在古代的时候,游人客居他乡,作为异客的愁闷总会是逃不过的话题,他们除了将情感寄托于诗词,还会常常从游赏美景中陶醉自...

  • 南歌子苏轼

    南歌子 带酒冲山雨, 和衣睡晚晴。 不知钟鼓报天明。 梦里栩然蝴蝶、一身轻。 老去才都尽, 归来计未成。 求田问舍...

  • 每日一诗 05/27/2018

    南歌子·感旧 苏轼 寸恨谁云短,绵绵岂易裁...

  • 南歌子苏轼(硬笔)

    南歌子·和前韵 日出西山雨, 无晴又有晴。 乱山深处过清明。 不见彩绳花板、细腰轻。 尽日行桑野, 无人与目成。 ...

  • 南歌子苏轼(硬笔)

    南歌子,湖州作,苏轼 山雨萧萧过, 溪风浏浏清。 小园幽榭枕苹汀。 门外月华如水、彩舟横。 苕岸霜花尽, 江湖雪阵...

  • 南歌子.寓意/宋 苏轼

    手抄

  • 南歌子•湖州作|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之子。嘉祐年间(1056—1...

  • 南歌子 游赏 苏轼

    对于古人来说,最主要的寻乐方式不过观美景,赏名胜,将感情寄托于大自然,心中的愁绪会得到缓解,把浊气倾吐向天地间,私...

  • 南歌子 感旧 苏轼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情感的力量可以跨过天地,超越生命,这是因为它所产生的影响会聚集在人们口头笔下的...

  • 南歌子

    《南歌子·日薄花房绽》 年代:宋 作者:苏轼 日薄花房绽, 风和麦浪轻。 夜来微雨洗郊坰。 正是一年春好、 近清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南歌子 见说东园好 苏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egar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