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南歌子 游赏 苏轼

南歌子 游赏 苏轼

作者: 辰希星 | 来源:发表于2022-03-09 18:36 被阅读0次

对于古人来说,最主要的寻乐方式不过观美景,赏名胜,将感情寄托于大自然,心中的愁绪会得到缓解,把浊气倾吐向天地间,私欲和杂念会获得包容。文人常常借助眼前的景观将心中所想一同幻化入诗和词中,放纵自己的思绪乘风而去,再倾听耳边的歌声伴云而归。

千年前的苏轼游览到十三楼时也曾有这番感受,从词句中,看看他是如何诉说。

元祐五年,苏轼在杭州担任知州,恰逢一个端午节时,他和友人游览到了杭州名胜十三楼,兴致高时,便用词句记录下了游玩过程以及感受。

遥望远处,可见山的颜色和歌女的黛眉一样,眼前的碧波就像人的朦胧醉眼一般流淌,游人们都爱登上十三楼,看到这里的风景,就不再羡慕古扬州的竹西亭了。

桌上摆放着粽子,旁边是一盘蒲菜,玉壶向玉杯倾倒着美酒,正在这时,不知谁家唱起了水调歌头,那歌声绕着青山飞去,晚云又将它挽留。

南歌子 游赏

苏轼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苏轼的这首《南歌子》是在记述游赏之乐,词中主要场景和中心叙述都以十三楼展开,但并未对它进行细致刻画,而是从游人的角度,将十三楼与竹西亭整体的对比,这样省去许多笔墨,借助竹西亭达成想要的艺术效果。此外,对于远山与水波描写时所用到的移情手法也非常值得一提,利用远山与黛眉的相似,水波与眼波的相似,将景物比作人的形象,同时也赋予了人的情感。类似的还有声去晚云留的情景,移情入景,耐人寻味。

从词中来看,美景虽在十三楼,但真正值得追求的是在楼上饮酒听歌,与自然同化的精神境界。同样,摆宴也不是为了口腹之欲,壶中的酒不断倒入杯内,品着酒香去聆听远处的歌声,不失为一种心灵的满足。

相关文章

  • 南歌子 游赏 苏轼

    对于古人来说,最主要的寻乐方式不过观美景,赏名胜,将感情寄托于大自然,心中的愁绪会得到缓解,把浊气倾吐向天地间,私...

  • 《南歌子·游赏》宋 · 苏轼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

  • 南歌子·游赏

    苏轼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

  • 南歌子苏轼

    南歌子 带酒冲山雨, 和衣睡晚晴。 不知钟鼓报天明。 梦里栩然蝴蝶、一身轻。 老去才都尽, 归来计未成。 求田问舍...

  • 赏苏轼之《南歌子》感旧

    南歌子:感旧苏轼寸恨谁云短,绵绵岂易裁。半年眉绿未曾开。明月好风闲处、是人猜。春雨消残冻,温风到冷灰。尊前一曲为谁...

  • 每日一诗 05/27/2018

    南歌子·感旧 苏轼 寸恨谁云短,绵绵岂易裁...

  • 南歌子苏轼(硬笔)

    南歌子·和前韵 日出西山雨, 无晴又有晴。 乱山深处过清明。 不见彩绳花板、细腰轻。 尽日行桑野, 无人与目成。 ...

  • 南歌子苏轼(硬笔)

    南歌子,湖州作,苏轼 山雨萧萧过, 溪风浏浏清。 小园幽榭枕苹汀。 门外月华如水、彩舟横。 苕岸霜花尽, 江湖雪阵...

  • 瘦金体书法“晚云留”

    家中北窗在晴天往往可赏夕阳、晚云,自觉十分美丽。 故以苏轼词《南歌子》结尾“晚云留”创作此作品。 纸张:桑皮纸、半...

  • 南歌子…..游东坡书院

    南歌子 …….游儋州东坡书院 坡公千年傲 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南歌子 游赏 苏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ptxd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