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感,是一个心理学上的概念。
听着就很熟悉,有神奇的力量,熟悉感,让人觉得温暖。
两天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反复提及。
今日再次温习笔记,继续用输出倒逼输入。
老师说,注意力的方向产生结果。
老师说,以万物为师。
老师说,教育就是设前因生后果。
老师说,教育就是熟悉感。
老师说,熟悉感就可以建立熟悉模式。
老师说,熟悉感+好感=遇见
老师说,教育有道,唯有遵循正确的教育之道,才可能让内心的美好愿望最终变成现实。
熟悉感,是可以培养的。
书本,为什么鼓励几个月的孩子就亲子共读绘本,哪怕是孩子在倒看书。
孩子随处可见的刻意摆放的书籍。
遇书店必打卡的习惯。
参观大学必去图书馆。
……
这就是在培养孩子对书的熟悉感。
婴儿期,幼儿时期,小学时期,未来的日子里,孩子一见到书就有熟悉感。
那么,孩子怎么可能不爱上书。
书,会在孩子的内心里形成一个重要的印记。
“熟悉感+好感=遇见”可以被当成一个公式。
这个公式可以运用于家庭教育,教育引导自己的孩子。
也可以运用于人际交往,收获不一样的成长体验。
如果想让孩子喜欢上学习的话,就要让孩子对学习产生熟悉感,同时要建立好感。
如果是强烈的熟悉感,加上好感的话,孩子将来会“遇见”,成为自己的喜好和追求。
不好的事物,如果在成长的过程中,对它产生了熟悉感加上好感,同样也会产生遇见,而受到不好事物的困扰。
所以,在孩子未成年时,给孩子作是非判断,让孩子能够对好的事物经常接触而建立熟悉感。
如果该事物对孩子的学习有帮助,那么家长就要同时给孩子建立好感,孩子对学习的熟悉感加上好感,将来就会喜欢上学习。
想让孩子热爱读书学习,就要给孩子建立对学习的熟悉感,同时不断地给他加入正面的强化,想方设法让孩子从学习中收获乐趣和快乐
那么,经过一定时间的重复冲刺及影响之后,在孩子的神经通路中,就会产生对读书学习的好感。
学霸的内心特质,可能就这样形成了。
反之,如果家长在陪伴孩子读书学习的过程中,没有能够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而仅是不断地施加各种压力,让孩子完成无休止的学习任务,甚至给予惩罚性的学习任务。
也就在孩子学习的时候,让孩子对学习建立熟悉感的同时,加上反感的话,久而久之,孩子的内心对学习就可能产生反感,孩子将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同样的,想要在人际交往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个公式照样是适用的。
想要走入对方的生活,首先,要寻找机会让对方认识我们,并有多次见面或者交往的机会,这样“熟悉感”才能建立。
其次,要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给对方有吸引力,让对方对我们留下“好感“。
最后,在熟悉感,加上好感的前提下,彼此的交往就会非常融洽,就是遇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