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建议
这里总结了考研政治复习时所有记忆类的考题。掌握下面的知识,需要死记硬背的考题就都掌握了,一个都跑不了!
本篇文章把知识与答案分开,方便复制粘贴,同时希望大家能在一次次的自我考察中加强记忆,这也是自我感觉记的最牢的方法。每天过一遍,第一遍第二遍感到绝望,第三遍基本就差不多了。
虽说是亲自总结,但是复习时经常找各种理由(不会考这些的;背会了也没用;考查形式不会这么直白....)说服自己放弃复习这么多知识点,但是上了考场后才庆幸自己背了这么多东西,选择题万变不离其宗,希望大家能加油记忆!!
第一部分(各科目高频知识点)
- 调节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中最重要的原则是【】
-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最高层次的是【】
- 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法治思维的核心要义是【】
- 我国的国体是【】
- 我国的政体是【】
- 我国宪法和法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
- 法律体系以【】为统帅,以【】为主干
- 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是【】
- 我国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也是社会主义法制的根本保证是【】
- 法律上的自由平等观念最核心的内容是【】
- 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是【】与【】
- 认识中国近代一切社会问题和革命问题最基本的依据是【】
- 近代中国最早产生的新阶级是【】
- 早起维新派主张的口号是【】,严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主张【】,孙中山主张的口号是【】,后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
- 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 三民主义的核心是【】
- 清政府彻底沦为“洋人的朝廷”是在签订《【】》条约后
- 针对“宋教仁被杀”,孙中山发动【】;针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孙中山发动【】;针对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孙中山发动【】
- 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的焦点是【】
- 革命派和改良派都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但区别是革命派主张【】,改良派主张【】
- 19世纪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派创办的学会主要有【】
- 逼迫日本归还辽东半岛的国家是【】
- 区分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是【】
-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开辟的革命新道路是【】
-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辟的革命新方法是【】
- 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指出,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基本原因是【】
- 【】会议上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 【】会议上说明我党要采取全新的革命方法,即发动和依靠群众的方法
- 【】会议确立了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并作出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的决定
- 【】会议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成立
- 八七会议上,提出了【】的著名论断
- 法律至上具体表现为法律的普遍适用性(含义:【】),优先适用性(含义:【】)和不可违抗性(含义:【】)
- 社会建设的根本任务是【】
- 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是【】
-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核心立场是【】,基本要求是【】,根本方法是【】
-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是【】
- 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
答案
- 集体主义
- 奉献社会
- 尊重法律权威
- 人民民主专政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保障公民的自由平等
- 宪法,法律
- 守法
- 党的领导
- 依法享有和行驶自由的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科学性和先进性的统一
- 近代中国国情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工人阶级
- 君民共主,救亡图存,振兴中华,民主共和
- 林则徐
- 民权主义
- 辛丑条约
- 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 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
- 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制,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
- 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
- 俄国,德国,法国
- 领导权不同
-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 广泛发动和组织群众(群众路线)
- 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
- 中共二大
- 中共二大
- 中共三大
- 国民党一大
- 须知政权是枪杆子中取得的
- 所有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都必须遵守法律;当同一项社会关系同时受到多种社会规范的调整而多种社会规范又相互矛盾时,要优先考虑法律规范的适用;任何人不论权力大小,地位高低,只要有违法犯罪行为,就要依法追究和承担法律责任;
- 改善民生,创新社会治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
- 辛亥革命
- 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
- 维新运动
-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第二部分(史纲常考)
- 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 毛泽东屡次修改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基本出发点是【】
- 【】会议确立了全民族抗战路线,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 【】会议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党内出现“左倾”错误,导致长征,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
- 延安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是【】
- 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
- 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分两步走,从根源上说是因为【】
- 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总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指出“这三件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其中“这三件”指【】
- 五四运动是由【】发起的
- 【】会议是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 【】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中针对顽固派的原则是【】
- 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工作人员名额分配上实现“三三制”原则,具体是指【】
- 【】会议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 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是【】
- 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
- 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重要标志是【】
- 在统一战线中的策略总方针是【】,对反共顽固派的态度是【】
- 解放战争时期对待富农的态度是【】
- 土地革命中对待富农的态度是【】
- 互助组的性质是【】,初级农业合作社的性质是【】,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性质是【】
-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若处理不当,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会变成【】
- 以毛泽东为主的中共党人开始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是《【】》
答案
- 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
- 调动农民对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
- 洛川会议
- 瓦窑堡会议
- 党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水平不高(不善于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 遵义会议
- 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
- 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与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
-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 爱国学生
- 八七会议
- 遵义会议
- 有理有利有节
- 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不左不右的进步分子各占三分之一
- 中共七大
- 无产阶级或工人阶级
- 农民
- 台湾与澎湖列岛被中国收回
- 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又联合又斗争,以争取求团结
- 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
- 保存富农经济
- 社会主义萌芽性质,半社会主义性质,社会主义性质
- 对抗性的敌我矛盾
- 论十大关系
第三部分(毛概常考)
- 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的五种经济成分中属于过度形式的经济成分有【】
- 土地革命完成后,国内主要矛盾是【】,但这一矛盾在【】之后就已经解决了
- 【】会议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于【】时期
- 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于【】,走向成熟于【】,写入党章于【】,继续发展于【】
- 毛泽东思想有三个基本方面【】,其中的精髓是【】
- 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根本思想路线是【】,根本政治原则是【】
- 近代中国最主要的矛盾是【】
- 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是【】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不能“一步走”的原因是【】
- 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的核心问题是【】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目的是【】
- 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
- 新民主主义革命经历了很多时期,党积累了许多丰富的经验,其中最根本的是【】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的两个联盟,包括【】与【】
- 建国初期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而在两半社会中全国土地革命基本完成后的主要矛盾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基本实现对官僚资本主义的消灭是在【】时候
- 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
- 国营经济的性质是【】,合作性经济的性质是【】,本身不代表一种独立的发展方向,既可以自发地走向资本主义,也可以被引导者走向社会主义的经济成分是【】
- 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可分为两个阶段【】与【】
-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最初在【】时期确立,而文革后又在【】会议上重新确立
- 毛泽东提出【】,但最终却没有完成这种结合
- 当今世界所有问题中的核心问题是【】
- 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对外政策的纲领是【】,这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根本途径
答案
- 合作社经济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 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改造
- 十一届三中全会
- 抗日战争
-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遵义会议后,中共七大,解放战争时期与建国后
-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实事求是
- 群众路线,实事求是,独立自主
-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 贫雇农
- 两侧革命性质不同,只有完成前一个,才能进行下一个
-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
- 扫除阻碍中国生产力发展的落后的生产关系,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 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
- 正确处理好与资产阶级的关系
- 工人阶级同农民、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工人阶级同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 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矛盾;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落后的上产力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矛盾
- 建国
- 人民内部矛盾
-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度的形式;个体经济
- 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 延安整风运动和中共七大;十一届三中全会
-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 南北问题
- 维护世界和平问题;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第四部分(习大大相关常考题目)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是【】
-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 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
-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 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
- 生态文明的核心是【】
-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而我国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
- 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是【】
- 在坚持中特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问题上,事关文化改革发展全局的根本问题是【】
-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方向是【】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立足国家层面提出的要求是【】,立足社会层面提出的要求是【】,立足个人层面提出的要求是【】
- 我军根本职能的内在要求的唯一标准是【】
- 人民军队立军之本是【】,而我党建军治军的基本方略是【】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
- 习大大说我们的奋斗目标永远是【】
- 确立互利共赢的思想基础是【】
- 中华民族有着众多利益,但其根本利益是【】
-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形成的最深刻的根据是【】
- 我国对外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同时也是我国对外工作和处理国际关系的新方针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是【】
- 我国党的初心和使命是【】
答案
-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设社会主义
- 人民当家做主
- 民主集中制
- 党的领导
-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人民当家做主;协商民族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 推进增长动能转换
-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 战斗力
- 政治建军;依法建军从严治军
- 社会和谐
-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命运共同体意识
- 实现社会完全统一
- 问题意识和人民情怀
- 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 国家主权平等
-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国民族谋复兴
第五部分(马原)
- 时间的性质中,一维性是指【】,客观性是指【】,绝对性是指【】,无限性是指【】
- 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形式是【】
-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物质观的变革,突出地表现在【】
- 辩证法中,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了【】,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 客观辩证法是【】,主观辩证法是【】,两者的关系是【】
-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变的过程,总是从量变开始,而质变是量变的【】
- 真理原则指【】,价值原则指【】
- 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是【】和【】
- 制约人的行为和动机的根本条件是【】,它主要是指【】
- 生产的物质内容是【】,生产的社会形式是【】
- 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
- “具体的劳动”可以生产商品的【】,而决定商品能够交换的是它的【】
- 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
-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先决条件是【】
-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但他表现为【】
- 在量上与工资等值的是【】
- 绝对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是【】
- 利润的本质是【】
- 剩余价值与利润的不同点表现在【】
答案
- 时间不可逆,失不再来;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时间与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是客观的;整个物质世界在持续性方面无始无终
- 运动
- 它把人类时间视为客观存在并包含到物质范畴
- 事物变化的状态;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 客观世界本身所固有的辩证运动规律;以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表现出来的辩证思维发展;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 量;必然结果
- 要求人们在认识真理是按世界本来面目及其规律活动;体现主体尺度的要求,要求人们的思想和行动要体现主体需要和利益的满足
- 真理原则;价值原则
- 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 生产力;生产方式
- 社会基本矛盾
-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 使用价值;价值
- 现实的货币;
- 劳动力成为商品
- 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劳动的价值和价格
- 劳动者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也称为劳动力价值
- 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日;工作日不变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生产剩余价值
- 剩余价值
- 剩余价值是相对可变资本而言的,而利润则是对全部资本而言的
第六部分(十九大及新思想)
-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2020年的战略目标是【】
- 2020年到21世纪中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第二个阶段是【】
- 以改革创新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必须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就此需把握的主线是【】
-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统领,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是【】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是【】
- 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
-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整体,推动这一目标实现的是“鸟之双翼”是【】,“车之双轮”是【】
- 中国梦最核心的内容是【】
-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即【】
- 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
- 在生态保护和修复中,自然力修复为【】,人工修复为【】
- 新时期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范围的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内【】,一个是大陆范围外【】
- 伟大梦想是【】,伟大斗争是【】,伟大工程是【】,伟大事业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 有【】(人)组织出版,有【】(人)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译本在上海问世
- 我国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功,关键是【】
- 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1987年召开的中共十三大指出主要矛盾是【】,2017年召开的中共十九大指出我国的主要矛盾是【】
-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首要任务是【】
-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是【】
- 法治建设的目标是【】,法治国家的注意是【】,法治国家的基础是【】
答案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
-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 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
-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 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主;辅
- 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盟
- 目标;手段;保障;主题;伟大工程
- 陈独秀;陈望道
- 把党的基本路线作为党和国家的生命线
-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驯服发展的需要同当乾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 完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
- 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
-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