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资治通鉴》294:越大的功劳,越要以“舍”为进

《资治通鉴》294:越大的功劳,越要以“舍”为进

作者: 花言大帅 | 来源:发表于2023-01-24 20:43 被阅读0次

学习内容:卷第八十一,晋纪三(公元280年——288年,共9年)

【原文华译】

世祖武皇帝中(太康元年,公元280年)

王濬进入建业的第二天,王浑渡过长江。王浑因为王濬没有等自己到来,就先行接受孙皓投降,恼羞成怒,要攻打王濬。何攀劝王濬将孙皓送去交给王浑,王浑才打消念头。

何恽因为王浑与王濬争功,写信给周浚说:

“《尚书》崇尚克让,《易经》提倡谦退。之前击破张悌,吴人丧气,王濬抓住机会,攻陷建业。要论前因后果,是我们自己按兵不动,错失良机,未能成事。

如今又去跟人家争功,王濬决不会忍气吞声,既伤了双方和气,又张扬了争夺功劳的丑陋之风,我实在觉得不足取。”

周浚接到信,就谏止王浑。王浑不接受,上表弹劾王濬违背诏书,不受节度,还诬告了若干罪状。王浑之子王济娶了皇帝的女儿常山公主,宗党强盛。有司奏请逮捕王濬,用槛车押送回京。皇帝不许,只是以诏书责备王濬不听王浑命令,违背诏书,贪图私利。

王濬上疏自辩说:

“之前接到诏书,令我直指秣陵(建业),又令我受太尉贾充节度。臣于十五日至三山,见王浑大军在北岸,送信让我前往,我水军乘风扬帆,风行电掣,直捣贼城,根本无法掉头再去王浑那儿。

我中午抵达秣陵,天黑才收到王浑发下的应受他节度的虎符,命我于次日,即十六日率我部全部人马回师包围石头城,又向我索取蜀兵及镇南诸军人员名册。

我认为,孙皓已经投降,我们没来由去包围石头城做什么。又,士兵名册,也无法仓促间准备齐全,而且都不是什么急事,不可奉行,并不是我胆敢违抗圣制。

“孙皓众叛亲离,匹夫独坐,雀鼠贪生,只求活命而已,而江北诸军不知虚实,不早缚取,自己失误。我到了,直接伸手就取,他们就怨恨我,说他们守贼百日,倒被我得了。我认为,事君之道,只要对社稷有利,生死都不顾。如果我为了避嫌而不进取,那是人臣不忠之利,而不是明主社稷之福。”

王浑又抄录周浚的信说:“王濬军得了吴国宝物。”又说:“王濬牙门将李高放火烧毁孙皓伪宫。”

王濬再上表说:“臣孤根独立,得罪了王浑那样强大的宗族。如果犯上顶撞了君主,还有可能被原谅,得罪了贵臣,则有不测之祸。

吴国伪中郎将孔摅说:二月武昌失守,我水军刚刚抵达,孙皓视察石头城回来,左右人都拿着刀大呼:‘要为陛下决一死战!’孙皓大喜,相信他们,把金银财宝全部拿出来赐给他们。结果这些丑恶之人拿到财宝,马上就跑了。孙皓恐惧,这才准备投降。

派去投降的使节刚走,左右就开始劫夺财物,抢掠妻妾,并放火烧毁宫殿。孙皓鼠窜逃生,唯恐不能免死。我到了之后,才派参军将火扑灭。周浚先入孙皓宫室,王浑先登孙皓舟舰,我进宫、上船,都在他们后面。孙皓宫中,连坐席都没了,如果还有剩下的财宝,也一定是周浚和王浑先得。

周浚等人指控我,说我屯聚蜀人,又不及时押送孙皓,是要谋反。又挑拨吴国人,说我要诛杀他们,抢他们的妻儿,希望他们作乱,以泄私愤。谋反大逆这样的罪状,他们都往我头上扣,其他那些诽谤也不算什么了。今年平定吴国,本是举国欢庆,到了我身上,反而成了罪状。”

王濬到了京师,有司上奏弹劾王濬违背诏命,大不敬,应交付廷尉问罪。皇帝下诏,不许。有司又上奏,弹劾王濬在大赦之后,烧毁贼船一百三十五艘,应交付廷尉调查。皇帝下诏,不许调查。

王浑、王濬争功不已,皇帝命守廷尉、广陵人刘颂评定他们的事功。刘颂评定王浑为上功,王濬为中功。皇帝认为刘颂决断不公平,贬他为京兆太守。

。。。。

王濬认为自己功劳大,却被王浑父子及其党羽所挫抑,每次进见,都陈说自己攻伐之劳和被诬陷的情形,以致不胜其愤,不辞而别,皇帝总是宽恕他。

益州护军范通对王濬说:“您的功劳当然值得赞赏,但是,你居功的方式却未能尽善。如果您凯旋之日,脱下战袍,穿上便服,回到家中,闭口不言平吴之事,若有人问起,你就说:‘圣人之德,群帅之力,老夫何力之有!’这就是蔺相如让廉颇服气的方式了,王浑他能不羞愧吗?”

王濬说:“我开始时,是担心重蹈邓艾覆辙,大祸临头,不得不说。后来呢,始终不能忘怀,是我偏狭了。”

当时,也有很多人认为王濬功劳大,赏赐轻,为他感到愤慨,博士秦秀等一起上表争辩王濬的委屈,皇帝于是擢升王濬为镇军大将军。

王浑曾经去拜访王濬,王濬严设守卫,然后才和他相见。


【学以致用】

从王浑,王濬争功这件事情上,我们可以思考几点

01,要做一个“听明”的领导

当下的司马炎就是能做到“听明”的领导

无论王浑以及他的党羽怎么陷害王濬,他都不为所动

他很清楚,王濬是首功,要刘颂来评,刘颂却选择站队王浑这边,司马炎于是将刘颂贬职。

教员讲过,山头是可以有的,但是我们不要山头主义

“主义”永远只能只有一个,那就是国家定性的主义是什么,那就是什么,这个就是王阳明先生所讲的“一”,其他的都是“不一”

当“不一”多了之后,领导层就被架空了(道路,思想的异化),干部就会注重私利,不注重集体利益,公司利益,并且新的矛盾就会爆发

02,政治中只有力量的制衡没有公正

王浑这些人是明摆着诬陷王濬,司马炎也知道,但是,他们的诬告完全没有成本,他们没有谁被定为“诬陷罪”,

这种现象很普遍,很多冤案也是这样来的

如果构陷达成。那么,王濬就可能被夷灭三族。

 后世的王阳明在一旬左右的时间就平掉了宸濠之乱,有大功,然后有人嫉妒了,开始构陷他与宁王有关系,一旦构陷成功,将会满门抄斩......

任何一个组织都需要王濬这样的人才,但是,任何一个组织都有王浑这样的“老干部”

是论资排辈,还是论贡献排辈啊?这要好好权衡

03,老板要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

在股权激励领域有句话,

员工赚产品差价,高管赚产品分红,老板与股东赚公司的溢价与增值

所以,对于打仗的将士来讲,打赢了皇帝有爵位有赏赐,但是一般都是给到将领,那些底层的排头兵能分到多少?

既然朝廷给不了,那就只能从敌人那里抢了, 老大就不要过问了,如果要过问,那么,就没有人愿意冲锋陷阵了...

这已经是潜规则了

刘备夺取成都的时候没钱,也是让兄弟们抢...(这个倒还好说,刘备自己就是老板,自己说了算)

后面的王阳明平定宁王叛乱,一分钱没有上交

曾国藩的湘军打下太平军的“都城”南京,也是没有一分钱上交

抢完之后,一把火烧掉了,去哪找证据.....

所以,老大要清楚自己要的是“土地疆域”,不要在乎这点钱....同时也要抑制身处都城的这些官员不要眼红,谁要觉得不满,下次就派去一线,是对手,是市场中抢.....

激励绝对是门技术活,并且也是治理体系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领导如果学不好激励的手法,带队伍、打天下就很难咯...

04,越大的功劳,越高的位置,越要以舍为进

在《红色的摇篮》里面,教员对朱,陈两位老总说过一句话:唯有舍弃,才能把江河湖海纳入心中...

在《天道》中,丁元英教韩楚风以舍为进,最后坐上来总裁职位

这里,范通的话,也有这么个意思

为什么这么做会比较好呢?

1,成功有个人的因素,也有趋势,有机缘,也有平台的力量

吴国孙皓是自己作死,被灭是大势所趋了...只是时间的问题

2,王濬是幸运的遇到了晋国第一位皇帝,又是开疆拓土的皇帝,此时司马炎还算开明的,要是换成二代,三代,搞不定就要撸掉一个王濬来平衡其他士族豪门的关系,毕竟,他们这个晋朝不是无产阶级建立的,是一批在曹魏时期受了委屈的士族门支持起来的....

所以,功成与名遂都有了, 就要思考“身退”这两个字,这两个字处理不好,不仅利益很难获取,可能还有杀头之祸....

两个人为了争功都斗到朝堂上来了,还出言不逊.... 到时候有理也变得没理了...

范通这段话就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

历史上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很多,我个人印象中有两个人物

一个是张良,他是真的舍弃,换个赛道玩.... 不过以王濬的性格不一定能做得到

另一个就是后世的郭子仪了, 他应该算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做到“功高而不震主”的元帅。

这是一个活通透的人物,了不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资治通鉴》294:越大的功劳,越要以“舍”为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eilh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