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学校的时候,老师经常要求我们私下组建团队来做作业,但基本每次我所在的小组作业都会让大家感到很心累,因为总是出现讨论了大半天也讨论不出个所以然的现象。我们一开始激情四射,一味地追求头脑风暴,然后就是你有你的看法,我有我的观点,大家各持己见,一直争论不下,最后,差不多到时候交作业了就急急忙忙地选出一个多数人认可的方案,草率地修改一下就上交了。
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之前一直很疑惑,曾经认为问题在头脑风暴上,讨论的太分散,观点太多太乱了,也试过直接独裁,首先提出自己觉得相对完整的方案,然后让大家投票,要是大部分人同意就马上敲定,最后分配各自的任务。这样执行起来确实比较方便,工作也很高效。但看完《横向管理》这本书后,我觉得这样的做法不够严谨,因为要是我提出的方案的方向错了,那我们就满盘皆输了。再说了,我这样做好像是在逃避解决问题,不但没有想明白发生这样的事的真正原因,而且剥夺了队友们发言的权力,选了一条不麻烦的捷径罢了。
书中提到四象限法,教我们要学会系统地思考,想事情要围绕着四个问题:1、发生了什么事;2、这件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3、针对这样的问题,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4、具体怎么做。
《横向领导力》:系统地思考与有技巧地问答这看上去好像很简单啊,我们似乎也早就熟悉这样的套路了,而且,很多人会把重点放在怎么做这一步。但在我现在看来,我们真的不懂!其实越简单的道理我们越不懂,因为我们总以为自己懂了,就容易陷入归因谬论。就拿前面的小组讨论的事来说,我认识到了问题的所在,却掉入了简单归因的陷阱,故我采取了独裁的策略。你看,这真是一步错,步步错啊!所以也可以看出,最重要的一步,是在找原因这里,而不是怎么做,我们之前往往本末倒置了。没有正确的方向,你多勤奋也是无功而返,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更重要。
那如何找到真正的原因呢?书里建议我们要有明确的目标,所有的讨论都应该紧紧地围绕我们的目标。当一个人独立思考出了一套方案,自己都会认为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这时候,直接否定谁的想法都是行不通的。我们应该问清楚每个人的出发点在哪,然后我们可能会发现大家的目标都不一样,接着再回到最初的目标上,理清方案与目标之间的契合度,随之确定一个一致的目标,采取合适的策略,最后,再引导大家一起参与进来把方案具体化。
当然啦,整个过程中还会涉及到一些提问和作答,这里面也有很大的门路。
这本书告诉我们要做开放式的提问,不要做引导式的提问。比如,你想让朋友给你推荐一双跑鞋,你不应该拿出两双鞋的样本图,直接问“这双鞋好,还是那双鞋好呢”,而是说“我想买一双跑鞋,你有什么建议吗”。开放式的提问,可以收集到更多好的建议,也避免了你的观点干预了他人的想法。
至于作答的话,要避免“告诉别人想法”的方式,用“提出自己想法”的方式。因此,我们提出自己的看法的时候,最好加个前缀,例如“要是没有更好的方法的话,我们可不可以先这样……”。这样的表达形式,即不会让人觉得你在命令他人做事,也让他人有话可说,保留了其继续发言的权力。
你看,说话真的是一门艺术啊!想在同层级的人中树立自己的领导力,真的急迫地需要学会好好说话。例如有一次,我的同事被领导询问工作的事,她的回答让领导觉得其工作质量不行,要扣工资。可事实上她的工作质量还是不错的,只是不太会表达而已。事后,我跟同事说“你为什么要那样子表达呢?直接说很好就好啦。”我的同事直接给我回了一句“你再说我就要纠结一整天了,不想听见你讲话。”我当时有些惊讶与无奈,我只是想提出我的建议而已。但现在想想看,我的表达确实有问题,同事被指责工作绩效不好要扣薪酬,心情本来就不好了,我还要去质疑她的回答,这不是火上浇油吗?要是我换一下表达方式,说“你已经很棒了,不是你能力的问题,你觉得要是你跟领导这样说会不会好点……”,可能就不会出现同事对我发火的情况。
总之,我们需要刻意地培养自己系统地思考方式,做到不偏离事情的目标和带领他人共同完成任务,再亲身去实践一些问答的技巧,捍卫他人的发言权和考虑他人的感受,我们就有机会创造自己的领导力,即使我们是小小的普通员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