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青年”、“技术男”、“月光族”、“喵星人”……
在可口可乐的包装上印上这些互联网时代的标签,
可口可乐“昵称瓶”的创意上广受消费者欢迎。
我们可以看出,可口可乐的传播深得人心。
原因是:他们在标签上做足了功夫,以标签来调动每一个消费者的存在感与认同感。
那么,我们在做社群的时候,是否也该好好考虑标签的提取和设定。一个社群,有个好的标签,来调动社群
成员的存在感和认同感。
对于一个社群而言,社员具有不同的标签越多,群主越容易精准描述社员的特性,同时社员的默契就越高,
群的粘滞度也越高。
今天,社群家和大家就来谈谈,关于社群标需要了解的那些事儿!
一、标签要容易辨识
今天的话题是社群的标签,标签首先要容易辨识,不要留有给人产生理解歧义的机会。
作为一个社群、一个俱乐部的标签必须以基础词汇描述,说出来大家都懂,基本上没有理解性差异。
比如说“全职妈妈”,这个概念代表两个含义:一个是在家不上班,另外一个是孩子的母亲,简单明了。
几年前,很多人形容一个社群和俱乐部的标签经常用一个词语:“高端人群”,这个措辞就很模糊,理解起
来麻烦的很!
多高叫高?多高端叫高端?如果单独以财富拥有量去衡量,百万富翁和千万富翁谁更高端?相比较而
言,“富豪”这个词的精准度就要大于“高端人群”,而“企业家”这个基础词汇就更准了。
所以成功的标签一定要是基础词汇,比如:性别、地域、年龄、职业、爱好、成立目的、需要完成的任务等
等。
标签描述的越清晰,越容易吸引具有同标签的个体入群。这里讲的标签是对外宣传社群必备的信息,更是社
群内部群主和社员相互认同,并产生粘滞的基础。
二、吸引社群成员的是标签
标签要简明扼要、切中要害,标签不能引发“准社员”归属感的话,这个标签是不成功的,对应的社群也活
跃不起来。
好的社群标签,受众一看就会有一种自发的想要进一步了解的意愿,甚至萌生加入社群的冲动。
有意思的是第一眼看到就能促使人加入某个社群冲动的标签,往往是具有一定的私密性、痛苦性的标签。
比如,爱心天使会、癌症病友会、流浪动物救助会等等。这种标签带有很强的可执行的任务感,目的性明
确,具有一定规模的社群,会把成立社群的组织宗旨和使命定义为群落的标签,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义和
团”。
三、社群运营的根本是标签运营
社群成员,简称“社员”(俱乐部成员叫“会员”),加入的动机源自标签传递的核心价值和自身需求的匹
配度。
成功的社群和俱乐部,都是紧紧围绕核心标签开展日常业务的,包括产品、服务、活动、宣传,成熟的会
所,项目筹备时物理空间的布局、装修用材、人员配备、专用设备等等也都是为了标签服务的,比较典型的
是功能型组织,比如:潜水俱乐部、马术俱乐部、烹饪俱乐部。
四、传播社群理念的是标签代表
社群和俱乐部都会有代表性人物或者代表性会员,比如长安俱乐部的李嘉诚、江南会的马云。
很多的组织在社会公众人物中寻找代言人是没问题的,但是请注意,这是“代言人”而不是“代表”。
代言人往往是形象上出现,即解决不了社群的粘滞度问题,也无法常态化的传播社群、俱乐部的理念。
良好的社群组织,本身具有吸引力,这种吸引力很难依靠传统销售人员塑造。
起到实际传播意义的人,是社群中的运营者,这个综合品牌、销售、传播与一身的角色,首先不必是群主、
其次不必要集中在某一个人身上。
“标签代表”看得见、摸得着、具有亲和力,是客观存在的人,而不是贡起来的“榜样”、挂在墙上的照
片。
遗憾的是,在现实中极少有俱乐部或者社群可以做到这点,这或许也是俱乐部行业在传播中成本过高、收效
甚微的原因之一吧。
五、标签系统
标签化对于社群的建立、运营、维系,对于群中个体的自我认识和参与度,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健康的社群、俱乐部的最终受益者是社员和会员,国外很多成熟的俱乐部延续百年,在帮助几代人完成了自
我定位、归属感、传承财富与家风的同时,也成就了自身的品牌。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