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众瞩目,用在这次约辩上,应该不算过分,但是出乎意料的友好让大家一时无所适从。
昨天刚看完实时报道,我跟同事说,就好像买了个包子,吃一口,没咬到馅,再吃一口,馅过去了。
先说,刘欣的状态全然没有第一次在自己的节目上表现的从容,妆容也过于温和了,气场没有之前的足。
全程的表现,我们支离破碎的了解了一些,应该说各自都很温和,昨天的媒体还在说翠西一开始屡次打断刘欣,今天这段就不怎么提了,更多的评价,这不是一次辩论,更像是一次采访。
原本我还替媒体担忧,这个出乎意料的场应该如何收。今天看了相关报道,才知道我的担忧是多余的,场不仅收起来了,收的还挺好。
白岩松在1+1中,连线了刘欣。问刘欣为什么只是回答不提问(这在辩论中其实是被动的表现),刘欣说,一开始就没把这次交流当成辩论,而是作为嘉宾到人家节目中做客。这问题一下就解开了,你去做客,而且是当着美国人的面,你表现的咄咄逼人,怕是更容易引起反感,我来了,单刀赴会,用你熟悉的兵器(英语)来切磋,输赢在态度面前已经不重要了。还有,刘欣上这次节目,有一个最简单的想法,我只要客观展示自己,包括自己的仪表气质、认识和理解、思路和态度,向谁展示?向更多地不了解中国的美国人,我觉得美国电视台胆子还是挺大的。
美国电视台这次胆子这么大,我觉得并非自己的初衷,而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美国现在的贸易保护就像是把自己关进黑屋子里,貌似安全却没有阳光和空气。这次把门开了个缝,喊出话来,要辩论,开始的态度可能并没有这么认真,一旦认真起来就小心了。所以翠西谨慎了,也不敢轻易造次,变成了你好我好的交流和对话。
其实,我们早该预见结果。
两个人在那剑拔弩张的要打架,要是有人拉着,非得打起来,要是有人给这边一根棍子,那边一把铁锨,然后搬个马扎等着看热闹,你说,还能打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