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a1f594e7e302简友广场心理
一个抖音短视频引发的思考

一个抖音短视频引发的思考

作者: 蔷薇liu | 来源:发表于2022-01-27 20:38 被阅读0次

          无意中在“抖音”上刷到一个短视频,视频里一个小男孩和妈妈对打,两人一对一下的打了几个回合(真打,不是闹着玩的假打),妈妈脸上一直毫无表情,开始的时候,孩子脸上带着调皮,慢慢地面露胆怯,最后不知所措地停了下来,视频里还传来了爸爸的笑声。当时看这个视频的时候,有点儿不舒服,很心疼这个小男孩,随即看了看评论区,居然都在为妈妈叫好,并称此为“完美的教育”,虽然我有些疑惑,但怀疑可能是作者为了冲“抖音”流量而故意为之,就没有再留意了。

          这几天又刷到了几个心理机构的老师针对这个短视频的表述,他们不约而同地都发出了相同的声音:对孩子表达了心疼;对父母表达了愤怒;对评论表达出了难受;解释了2岁左右孩子打人行为的原因;家长正确的应对方式;不良的应对方式将给孩子造成的后果。

          我对这个视频的关注源于我的教师职业,源于我的心理学常识,最主要的还是源于我家里也有一个年龄相仿的“小老外”。看到这个视频时,我下意思地反思了一下我对孩子的这些行为的应对方式。我家小宝宝每次学会一个新的技能时,都喜欢看大人的表情,以判断对错。例如,音乐响起时,她都喜欢随着音乐的节奏扭动,我们就会说:“好棒!” 同时为她鼓掌,她就知道这种行为是受欢迎的,于是就经常为大家展示“舞蹈”。再比如她的掐人行为,有一次她用小手使劲地掐了我一下,我冷不防被掐,出于本能我“哎呀”的大叫了一声,她看到我的反应,感觉我很开心,于是继续掐我,她认为是在和我开心地做游戏。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以后,她再掐我时,我就强忍着疼痛,脸上不做任何反应,她看我没有反应,就觉得这种行为不好玩,几次反复以后就没有再掐我了。

          我的这种处理方式是学习了精神分析的理论后加以实践的,英国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温尼科特认为:生命的攻击性是原初的,是表达爱的一部分。当一个孩子非常喜欢某人时,他的小手就会伸出去,但是他并没有伤害人的意思。温尼科特把这种行为叫做“原初的攻击性”,把它看作是一个与爱同等重要的发展性的力量,强调在好的环境前提下,攻击性会发展出创作性。母亲处理不好婴儿期的这样的一个攻击性,就会有两个结果,一个是攻击性转向自身,另一个就是容易形成讨好型的人格。

          温尼科特说:“生命力与活着的感觉都与攻击性相连,越是具有攻击性的儿童,就越健康。” 婴儿期孩子打人分三种:无目的拍打、逗你玩和情绪性攻击。也就是说,婴儿不是在打人,是在通过肢体与大人沟通,沟通不畅时就变成了情绪性的攻击。

          短视频里的妈妈应该是老来得子,夫妻俩对孩子充满了爱,从他们给孩子拍的众多的小视频就可见一斑,也可能是他们丰富的阅历促使他们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有正义感的男子汉。但和孩子对打的小视频确实让人感觉有点儿不舒服,也许是时间不对,也许是场景不对,也许是情绪不对,但是他们对孩子的爱是对的,相信他们一定会找到合适的方法与孩子相处的。

          这件事过后,我思绪良久,引发的一个思考就是中国的家长需要补课了。“双减”以后,家长们确实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有很多家长已经付诸实施了,开始了各种各样的学习与陪伴。建议爱学习的家长了解一下【发展心理学】,学习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遵循婴幼儿期和青春期孩子的发展规律,有的放矢,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高质量地陪伴孩子慢慢长大。

    作者初心:一个人的至善行为就是让别人知道的更多。 作者将以此句话为宗旨,借助历史故事和影视桥段,用哲学的思维,心理学的视野,不定期地分享我见与我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个抖音短视频引发的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enah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