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读书想法
你有自由,也有责任(读《习惯的力量》查尔斯.都希格)

你有自由,也有责任(读《习惯的力量》查尔斯.都希格)

作者: 周茜_亲子教育 | 来源:发表于2017-07-27 09:22 被阅读116次

    你会在某个早晨愣住去想是先洗脸还是先刷牙?先系左边鞋带还是右边?你走哪条路上班?……人每天的活动中,有超过40%是习惯的产物,而不是自己主动决定,是神经系统的自然反应。

    你有自由,也有责任(读《习惯的力量》查尔斯.都希格)

    《习惯的力量》,作者查尔斯.都希格综合了20年,300多位科学家与企业管理者访谈,以及数十家知名企业的实践研究结果,告诉我们:习惯的三大要素;如何让习惯向积极的方面转变从而改变人生;习惯对于市场营销的重要作用;重振一个衰落的组织最佳的方式是,找出一个坏习惯,然后改正它。

    本文我想重点阐述,我看了此书后,对于如何超越习惯,改变习惯,掌握自己生活的力量的一些想法。后续我还会写习惯对于亲子教育的启发;以及习惯对于市场营销的重要作用。

    科学家经过研究,从生物学角度告诉我们,习惯之所以出现,是大脑一直想寻找省力的方式。工作高效的大脑需要的空间更少,人的头就会更小,这样孩子在出生的时候会更容易;从而有更多的脑力来发明长矛、灌溉系统、飞机、电脑。

    首先,本书的核心理论,习惯的三要素,习惯的回路“暗示-惯常行为-奖赏”。用吸烟的例子来解释,吸烟者看到一包香烟,就会联想到尼古丁的味道,让大脑产生对尼古丁渴求的冲动,这就是暗示;如果没有吸烟,这种渴求就会一直增长,直到不经思考拿起香烟,这就是惯常行为;吸烟后,渴求得到实质性的刺激而产生强烈的充实感,就是奖赏。

    你有自由,也有责任(读《习惯的力量》查尔斯.都希格)

    有好的习惯,自然就有不好的习惯,比如咬指甲、抽烟、醺酒、赌博等。也许刚开始它的影响不那么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对我们的健康、效率、个人经济、安全甚至幸福产生巨大的影响。习惯非常强大,能让大脑依赖它们,同时将逻辑、理性等其他一切排除在外。习惯特别强烈时,会让人出现上瘾一样的反应,甚至在丧失名利、丢掉工作、无家可归和失去家人这样的强烈抑制因素面前也无法停止。

    我们也许不再记得坏习惯是如何养成的,不过一旦这些习惯养成,它们就会影响我们的行为,而我们自己往往是意识不到的。

    书中有一个研究案例:

    巴赫曼,赌博对于她来说,是一个对一星期以来,独守空房,保持房间清洁的全职太太的奖励。她知道赌博会造成麻烦,所以她还为自己设下了严厉的限制。中午后才能离开家,并且必须准时去接女儿,她十分遵守自己定下的规定。半年后,她的赌博技巧得到了提高,于是,她调整了自己的规定,延长了赌博的时间,赢的钱足够她用来支付电话费和购买杂物。她觉得丈夫更在意他的工作,觉得自己在女儿的成长中、在家庭中付出了太多,于是抱怨。可每当在赌桌上,这些不愉悦的情绪便渺无踪影。巴赫曼的规则随着她的输赢规模变得越来越灵活。她只是一个平凡的母亲,经历了平凡人都经历过的起起落落。直到她赌博欠账高达2万美元,她的父母停止对她进行资助,她崩溃了,只能向丈夫坦白。聘请了破产律师,暂时停止了赌博。后来,她的父亲去世了,两个月后母亲也去世了。她继承了100万美元的遗产。失去双亲的悲痛让她觉得必须找些东西来消除,当生活压力大的时候,就会旧瘾复发。

    赌场研究赌客习惯,并尝试如何找出吸引他们花更多钱的方法。赌场开始给她打电话,为她提供免费的豪华接送车,豪华套间,演唱会门票。于是习惯再次主导了她的行为,最后导致让她自己都没有想到的结果,她输光了父母的遗产,还抵押了和丈夫孩子一起居住的房子,人生彻底陷入绝望。

    此刻你是否跟我一样,觉得坏的习惯发展下去会多么可怕,那种对自己行为的无法控制,对自己生活无法控制的可怕。于是,书中告诉我们:习惯强而有力,却也脆弱易摧。习惯常未经同意便自动自发,却也能被拆卸重装。

    你有自由,也有责任(读《习惯的力量》查尔斯.都希格)

    首先,要想改变习惯,改变生活,必须有决心去改,有意愿去改。没有这两点,那我以下说的对他来说就没有任何意义。那他只有去承担不好习惯给他的生活带来的自然结果。

    接着,我这里想引用“正面管教”的两个理论,知识总是融会贯通的。“接纳”,世上没有完美的人,我们都是第一次为人,难免犯错;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接纳曾今犯的错。“相信相信的力量”要相信自己可以改变,刚开始有点困难,但是很快就会越来越容易。

    以下,干货,改变习惯的方法:

    第一步:找出惯常行为

    比如你有一个坏习惯,每天下午要去咖啡厅买巧克力饼干,这个习惯让你胖了很多,各种身体指标超标。你无数次发誓,再也不吃饼干了,但是,第二天习惯照旧。这一惯常行为暗示的是什么?饥饿?低血糖?还是说你要全身心的投入到先一个工作前,需要休息一下?那么奖赏是什么?是饼干吗?还是想短暂的换个环境?或者短暂的放松?又或者是想与人聊天?也有可能是突然摄入的糖分让你有获得能量充沛的感觉?

    第二步:用奖赏做实验

    第一天,你会非常想去咖啡厅买饼干;但是,你不去咖啡厅,而是去附近散步,然后回到办公桌前,什么也没吃。第二天,你买了一个甜甜圈。第三天,你买了一个苹果。你选择用什么行为替代饼干不重要,重要的是测试各种假设,确定哪种渴求在驱动你的惯常行为。你是因为渴求饼干本身,还是想休息一下再工作?如果是饼干本身,那么是你饿了吗?(如果是,那么苹果也可以满足你)。你去咖啡厅是想找人聊天,要是这样,你就找个人聊几分钟。等你测试了4,5个不同的奖赏之后,你就可以寻找其中的规律,然后将你的实际渴求分析出来,这就是重塑习惯的最基本的要素。

    第三步:分隔出暗示

    如果你想找到去咖啡厅买饼干这一行为的暗示,那么在这一冲动出现时记录:

    我在哪里?(工作的地方)

    现在几点?(比如下午3:30)

    情绪怎样?(感觉无聊)

    周围有谁?(空无一人)

    买饼干的冲动之前做了什么?(做了一个方案)

    记录3天,已经可以清楚的看到是什么暗示在诱发买饼干的习惯。从而分析出,我去咖啡厅买饼干并不是因为饿,是找寻奖赏,想在结束一个工作,进入下一个工作时,暂时的放松,散心。

    你有自由,也有责任(读《习惯的力量》查尔斯.都希格)

    关于记录,书中还有另外一个案例:

    (20年前,传统的观点一致认为,减肥的最好办法是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制定严格的节食计划,去健身房,爬楼梯代替电梯等等改变日常行为。结果发现都坚持不了1个月。在2009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召集了1600位有肥胖问题的人,让他们每周至少有一天记录自己吃的所有东西,让其变成一个习惯,然后意外的事情发生了。一些人,注意到自己总是在早上10:00就开始吃零食,于是他们就在桌上放一个苹果或者香蕉。而放苹果和香蕉都是不是研究人员让他们做的。记录饮食的习惯创造了一个构架,使得其他习惯得以养成。第六个月,每天做饮食记录的人比其他人多减了一倍的体重。)

    第四步:制定计划

    通过记录,习惯冲动大致都发生在下午3:30,惯常行为是去咖啡厅买饼干,同时还与人聊天,渴求并不是饼干本身,而是那一小段时间的悠闲。

    于是制定计划:

    每天下午3:30,我会到同事办公室和他聊上几分钟。也许不会立刻收到效果,因为,有时候要找个人聊天很难,而买饼干很简单。但是,在按照计划行事的日子里,每天迫使自己,一到3:30就去找人聊天(或者听听音乐,周围散步),慢慢会发现,下班后感觉良好,没有去咖啡厅,没有吃饼干,依然感觉良好。最终,新的习惯养成,变成了自发行为。也许某天,我即便找不到人聊天,我就去咖啡厅,但是我喝茶。

    有时候改变习惯需要很长的时间,有时候会经历反复的失败。但是通过记录分析,发现自己的习惯模式,找出真正的渴求,用新的习惯去替代不好的习惯,就能改变自己。

    第五步:信仰

    书中的另外一个案例,酒鬼威尔逊,跟妻子发誓一定要戒酒,他接受过戒酒治疗,还吃过帮助戒酒的药,结果这些都没有用。最后他戒掉了,他跟朋友说是因为信仰了上帝。其实起作用的并不是上帝,而是信仰本身。一旦人们学会了信仰某种东西,这种信仰就会扩展到生活的其他方面,直到他们开始相信自己能够改变。当人们结识一些有信仰的人,改变习惯的可能性就会增大。当看到别人眼中自己的改变时,那种感觉很真切。

    威尔逊参加的“匿名戒酒互助社”,拯救了数百万计人的生活,著名的“戒酒12步法”,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磁铁,嵌入到了各种破坏性行为的治疗中。醺酒者,喝酒本身也并不是渴求,喝酒只是想逃避现实、放松心情、有人陪伴、缓解焦虑、释放情感。于是“互助社”建立起集会陪伴制度,为每一位成员配咨询师。帮助其去建立一种新的习惯,学会如何在诱惑面前分散注意力,让其每天晚上有事可干。

    一个人只有从程序化的重复中惊醒,去做真正热爱的事情,才能链接到灵魂深处的深刻共鸣。不是短暂的欲望满足了就真的满足了,而是在每个平常的日子里,是否活出了心中的热爱,是否每天醒来都有所期待;热气腾腾的活着,心中有温度和好奇,才会感受到生命的蓬勃和意义,生活才会重回年轻时候的宽阔和有趣。

    是的,你有自由,但你也有责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有自由,也有责任(读《习惯的力量》查尔斯.都希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ena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