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族长爸妈们:
你们好!十几天的分离,脖子都盼长了吧?在听孩子分享之前,先与各位分享一个班里的小故事。
语文课上我们调了一次座位,这座位调的,用娃们的话说,那真叫一个惊心动魄啊!
调座位之前,孩子们都以为是老师安排好谁跟谁同桌,然后搬个桌子换个椅子就完事儿,应该很快就能搞定。可是,小易老师却故作神秘地说这次调座位有点难度,不知道一节课够不够用。嗨!不就是调个座位嘛,小学读到五年级,不说是身经百战,那也是驾轻就熟吧,哪用得着一节课?
所有同学做好上课准备,小易老师宣布调座位规则:1、全程保持安静;2、前后左右的人不能和之前相同;3、横排竖列都要有女生。座位自选,五分钟之内完成调整,超时或者违规就要全部重来。孩子们都觉得这太简单了,对规则也没有疑问,调整马上开始。
第一次刚开始,就有人说话,小易老师宣布违规重新开始。第二次大家相互用手势交流示意彼此不出声,可刚调了两个又有人开口,铁面无私的“违规”声再次传来,那个违规的娃招致了大家的眼神抗议。第三次大家已经意识到不能出声音,开始连比划带眼神地协商换位置,正在有条不紊进行的时候,有两个人看中了同一个位置相持不下,一方带着不满与抗议质问:“你干嘛?!”违规!又一次无功而返。
再来。到第六次的时候,慢慢开始有人出来充当指挥,调整的进度也越来越快,静悄悄的教室里大家忙得热火朝天。终于,孩子们比出一个OK的姿势,示意已经调整完毕。“第三横排没有女生,调整失败。”真是晴天霹雳!
再来。开始有孩子在黑板上画出全班的位置图,把女生的位置先固定,俨然一幅作战指挥的姿态!经过艰难的协商,孩子们信心满满地点头示意,眼神里满是得意,这下没问题了吧?“第二列前后两个同学重复了,你们之前都是邻居。”“啊?!怎么会这样?!”又一次的功亏一篑,让孩子们有点崩溃。五分钟调整商量。“都怪你们两个!”很快,孩子们发现抱怨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于是新一轮战略部署开始了。“你和他换一下,我再跟她换,其他人不要动。”
本来,只差两个很容易就可以调整好的,然而到了第13次调整的时候,新状况出现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一点点蚕食着孩子们的耐心,刚刚还开开心心彼此配合默契的孩子们,开始有了怨言,不合作也产生了。
在调整时,两个男孩子抢同一个座位,抢的时候发生了冲突,一个男孩子直接伸手掐对方的脖子。“违反打架的规则。”老师及时拉开了两个人。老师及时拉开了两个人。“需要去操场上堂堂正正大大方方打一架吗?”两个人都气呼呼的,可并没有选择去打一架。
调整还在继续中。第15次,依旧失败,原因只是一个男生说啥也不肯动。这下连刚刚镇定充当指挥的孩子们,也彻底无语,直接坐回自己最初的位置——不调了!调什么啊?!不调了。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不知道该如何是好,调位置陷入了僵局。女孩子们试图上前去劝说,可似乎没有效果,人家抱定了“你们爱咋办咋办,我反正就是不动”的态度,劝说无效。大男孩上前威逼利诱,同样铩羽而归。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一个男孩子实在忍不住了,就上前去拉,意图强行把他拉到大家商定好的位置上去。感觉受到侵犯的男孩本能往外推,没想到用力过大推疼了这个拉他的人;这边觉得吃亏了,伸手就要讨回来,拉扯中一掌又落在了对方脸上。打脸?这违规了!你不仁,就休怪我不义!你不守规则,那我也乱打。教室是学习的地方,要打架去操场。
小易老师直接把两个男孩儿带到操场,教室里金老师陪着大家继续调位置。到了操场上,一方觉得自己吃亏,喘着气流着眼泪,哭着喊不公平;另一方倒显得很淡然。喊不公的男孩子前几天在校园里玩探秘时把自己的膝盖磕伤了,这两天行动有点不太方便,他觉得今天打架自己吃亏了;淡定的一方觉得这个架打得有点莫名其妙。到了操场,两个人却并没有动手,只远远地望着对方。
看他们并没有要开打的意思,小易老师还在一旁煽风点火,不过一方觉得吃亏受气约着一周以后再打,一方就是不应战。好戏是看不成了,小易老师看着仿佛“隔山喊话”的两个人,“既然你们现在没有开打的意思,那你们先谈,我回班里看一下。相信你们能拿出让彼此满意的方案来。”
班里的调整已经进行到了第17次,依旧没能成功,真是不容易啊!看着孩子们不甘中带着无奈又透着坚持,老师只是带着淡淡的笑默默关注着。
再次下来,两个娃已经自己站到阴凉的台阶上了,一个依旧满脸泪水,另一个拿了纸巾递过去。看着默不作声脸上却柔和了许多的两个孩子,小易老师开始分别传话。
“他说他心里憋屈,一定要和你再打一架,以解心头怨气。现在他腿上有伤打不过你,也跑不过你,他向你下战书,一周以后等他好了再打一次。”从开始就相对淡定的娃摇了摇头,“我不跟他打,现在不会以后也不会,因为这场架本来是个误会,根本没有必要,一周以后再打也没有意义。如果他觉得委屈,那我让他打两下好了。”“谢谢你的没意义,让我看到了你的理性,也看到了你的胸怀。”
“他说他不会和你动手的,如果你觉得委屈,他可以站在那里不动让你打,只要不打隐私部位不打头不打脸。”已经哭成大花脸的娃擦擦自己的眼泪,“可是,可是我不忍心,我下不了手啊!”“谢谢你的不忍心,让我看到了你的善意。”
两个娃表明自己的态度和底线,架没有再打。受伤娃娃腿上缠的纱布起来了,另一个男孩蹲下来伸手帮他再贴好。一句“我没事儿了”,让这件事儿暂时画上了句号。可小易老师再一次出现,“你们俩之间的问题解决了吗?”“我们俩本来也没什么问题。”“那你们俩打架的目的达到了吗?”两个人默不作声,打架是为了啥来着?“那很遗憾地告诉你们,因为你们俩下来打架了,所以失去了自己选座位的机会,只能坐大家选剩下的位置。”打架可是要承担后果的。
教室里经过20次尝试,终于把位置调好了!实在是来之不易!
这事儿之后,班里的男孩子有了冲突之后,会找老师说:“老师我们需要去操场打一架。”于是,老师就成了拳击摔跤赛的裁判兼观众。
学校竟然允许打架?是不是很不可思议?可是打架本就是男人的交流方式之一啊,在一个男孩子居多的群体里,不让打架怎么说得过去!
不过,打架也是个艺术活儿,这不仅仅只是孩子天性的一种释放。
对于孩子打架问题的教育,除了尊重天性,告诉孩子安全注意事项外,还得教会孩子打架之后如何面对,如何调整,要让孩子意识到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自己能够调整就叫成长,我们今天关于成功的教育太多,关于失败的教育太少,所以我们现在渴望成功的孩子不少,但是懂得成长的孩子不多。”我们的孩子输不起,不敢担。
男孩子,将来是要勇闯社会、独当一面的,如果我教导他要忍,告诉他在被打了以后要报告老师寻求帮助,不仅剥夺了他自己解决问题的权利和机会,还是在纵容孩子把责任推给他人,长此以往变怯懦软弱、没有主见、毫无担当也是必然。(所以,在传麒没有“告诉老师”这回事儿)
打架的背后,不仅有着不畏强权的果敢精神,更有着坚毅顽强、永不服输的顽强信念,这些都是日后在社会竞争中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我既不愿孩子成长为暴戾跋扈的小霸王,也不想孩子变成胆小怕事的小窝囊。两极之间,关键在于“度”的把握。
打过架的孩子最知道和谐来之不易,才会有足够宽广的包容心,有足够韧度的生命弹性,有足够强大的冒险精神。
这就是男孩子间的交往方式。
我要做的,就是还孩子们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尽量旁观默默陪伴,当他们行为过于偏激时佐以矫正,让他们在一次次冲突中学会协商、学会交往、学会为人处世。
我想这才是回归身心健康、回归真实的社会、回归常识的教育,才是成全孩子尊严、人性和未来的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