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水手,他在寻找一个波涛汹涌的女郎……”粗俗的歌词、滑稽的动作博来听众的阵阵欢笑。
码头旁的下等餐厅里,一个小个子男人正在餐厅中央挤眉弄眼,卖力地表演着。肥裤子、破礼帽、小胡子、大头鞋,看起来,似乎他不用表演,只是站在那里便是一个笑料。观众也确实是笑得尽兴,餐馆老板很高兴,下台后来找他,答应给他涨工资并正式雇佣他,他还没来得及和他的小女友抱在一起庆祝,就得为躲避早已埋伏好的警察而牵着女友夺路而逃……他又失去了工作,这足以另任何人垂头丧气,就像久在沙漠跋涉的人终于寻得一片绿洲,但绿洲却在眼前消失……在大萧条时代的美国,天知道拥有一份工作是何其不易…….” 如果按照常人的思维走下去,“灰心——消极——绝望”那《摩登时代》就要变成另一部电影《小丑》了,而小丑中也恰好出现了上流阶层的人在影院里看《摩登时代》的场景,他们之间似乎的确有某种关联。
虽然故事的背景几乎都处在同一时代,但《摩登时代》和《小丑》谁也不能替换谁,他们说的似乎是一个主题:资本家的压榨,阶级墙壁,人与人的不平等,但两个故事展现的却是完全不同的世界——一个充满欢笑、一个充斥绝望。
《摩登时代》是欢笑的世界,你会看见查理(卓别林饰)的各种糗事:在工厂当工人,拧螺丝钉拧得无法控制自己的手,看见圆的物件就想上去拧,甚至是老板秘书裙子上的扣子;在监狱住得很舒适,出狱后想尽办法入狱:吃霸王餐,抽雪茄、把糖果分给孩子而不给钱,遇到流浪女(后来成为了他的小女友)偷面包坚持说是自己偷的;在小餐厅当服务员给客人送餐,却被跳舞的人流裹挟,端在头顶的火鸡还挂在了餐厅的吊灯上……
这些小情节令人皆笑啼非,表面上看上去真的很搞笑,但当我们大笑完仔细回想这个情节的时候,真相可能就心酸得想让人落泪了:在工厂受着无尽的盘剥,老板只关心产量不关心工人的待遇与身心健康,每个人都只是机器一般的工作,最后查理精神失常,在工厂大闹一番被关进了医院;出狱后却仿佛置身于社会无形的监狱中,没有工作、无人尊敬、生存是每日逼问自己的问题,查理觉得“在外面没有在里面舒服”,无奈之下,想尽办法犯罪入狱;餐厅的工作艰辛,客人总是大发雷霆……我们也许可以把一切都归咎于那个时代,查理也可以这样做,他也可以埋怨抱怨所有人,或者陷入绝望后开始报复所有人——就像小丑一样,但他没有,他笑了,他一直在欢笑。我们看他的生活,即使是很糟心的事情通过他的演绎也变得十分有趣和搞笑,这就像是魔法——专属于卓别林的魔法,在摩登时代,一切都那么糟心,但一切又是那么得滑稽,我们可以开怀大笑后陷入深沉的沉思……
“知道、明白却不点破”这是成人世界约定俗成的道理,卓别林将它在《摩登时代》中运用得淋漓尽致,并尽其所有将那些问题、绝望时刻用一种滑稽、荒诞的方式展现在观众面前,不像一击重拳,却似一击闷拳,剥去欢笑的外表,留下心中的沉郁与深思。
这是我的世界
唯有欢笑的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