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史记孔子世家读后感:中国人的骨子里,藏着儒家思想的影子

史记孔子世家读后感:中国人的骨子里,藏着儒家思想的影子

作者: 太乙小生 | 来源:发表于2018-10-18 21:36 被阅读0次

    司马迁写孔子,是将其作为偶像来膜拜的。太史公曰中引用了《诗》经中“高山仰之,景行行止”表达了自己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敬仰之情。

    一、司马迁为什么会崇拜孔子?

    司马迁受到权力怪兽汉武帝的迫害,当朝为官者皆惶惶不可终日。在这种压抑恐惧的生活氛围中,司马迁自然希望能够遇到仁慈的君主,宽容、谦虚正是儒家倡导的核心精神。

    另外,孔子生前屡受排挤,不受重用,但仍著书立说,终成一家之言。司马迁不得志的遭遇与孔子颇有相似,而孔子为后世所尊崇的好结局,也成为司马迁自我安慰的一种方式。

    二、孔子代表的儒家君子有什么特征?

    (一)君子固穷

    儒家所倡导的“君子固穷”,“穷”并不是贫(没有钱),而是指不得志。“固”是指安于、安守,是带有感情色彩的,虽然不得志但仍怡然自乐。颜回那种“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境界是君子固穷的真实写照。

    (二)最大莫过于“名称(chen)后世”

    生前不得志、受困受穷都可以忍受,但坚决无法忍受“没(mo)世而名不称焉”。对“身后名”的追求超过了对现世生活的重视,这与其他文化“活在当下”的理念非常不同。中国人对后世名声的在乎程度和追求,恐怕也是其他文化里所难以理解的吧。但是,儒家这种价值观或多或少融入了中国人的骨髓。

    (三)君子讳伤同类

    司马迁这篇传记中对比写了两个故事。赵简子这个人,投降了他国,但孔子愿意闻召前往。然而,孔子途中听闻赵简子加害贤臣,就拒绝前去了。两次做决定的时候都有弟子质疑,孔子各做了一番阐释。可以看出,对于赵简子投奔他国,孔子是能够接受的,但赵简子迫害其他君子,孔子则很受伤。

    君子之交淡如水,但对于同类之人,那种心心相惜的情感却非常强烈。

    (四)君子不为迎合世人而改变自己

    这与君子固穷的思想一脉相承。人在处世过程中,与社会发生矛盾,是改变自己适应社会,还是坚持自己?关于改变的话题,中西方文化的态度也大相径庭,改变是西方心理学中永恒的主题之一,是勇敢的表现。而在儒家文化中,这可能意味着妥协,屈从。

    三、中国人骨子里的儒家精神

    尽管我不读儒家经典,甚至认为儒家夫子带几分迂腐的意味。但是,在司马迁的这篇传记中,我惊讶地发现我们价值观中的那些坚持,竟然就是儒家君子的标准!看来儒家思想已经潜移默化地深入到我们的骨子中了。

    案例1:

    小刘是公司里勤勤恳恳的职员,有一次领导与他谈话,故意贬低了与小刘存在竞争关系另一个同事小谢,说小谢虽然工作认真敬业的程度、工作的贡献是团队里其他人比不上的,但小谢脾气古怪,就是一个神经病。可能领导本意是宽慰小刘,但小刘听了之后难过了好几天。小刘认为,工作认真有贡献是自己一贯坚信的正向标尺,如果这都被推翻了,真是心寒啊。虽然小刘与小谢的关系并不亲近,甚至不如一些职场交往的高手。但是小刘却深深为之伤感。伤感过后,小刘仍然决定,出于做人的原则,不把这些事情告诉小谢,不挑拨是非。

    这个案例中,能看到小刘身上君子讳伤同类、君子不为上位而改变做人原则的影子。

    案例2:课程作业中的调研结果也显示颜回的支持率最高。

    孔子周游列国,不被诸国所接受的时候,曾问他的三个弟子,“我们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为什么会被赶到旷野中来了呢?”

    三个弟子如是说。

    子路答,可能是我们的德行还不够吧,我们还需要努力。

    子贡说,我们的价值标准太高,能否稍微降低一些以适应社会现实呢。

    颜回说,我们不为大众所接受,正说明我们有高于众人的品质啊,说明我们达到了君子的标准,应该以此为乐啊。

    李源老师的课后作业是,你认为谁说的有道理,更加认可谁的观点?

    我个人其实比较倾向与子贡。但我仔细看留言,赞同颜回的人超过半数,他们认为颜回才是真君子。生活中,很多人在行为上也会倾向于子贡,但从心底仍然佩服颜回那样的人。

    四、读孔子不尽之惑

    为什么孔子特别强调礼?为什么这么重视这种形式上的东西,以至于反复演练、心向往之?这与君子、仁政有什么关系?以前学习古代法制史的时候,特别费解于古人为什么费尽周章搞什么“五服“制度,难道就为了分清葬礼上穿什么吗?

    课程后期,我对这个疑问有了新的感悟。李源老师在史记精读班末尾,为大家串连了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他讲到周朝的政治特点是“家国一体”,这不同于后来的家国文化。周朝采取分封制,分封到全国各地的诸侯,即使延续了很多代之后,姬氏子孙都能上溯到他们是周王的第几代子孙,他们与周王的亲疏远近。这种亲缘关系的远近直接决定了各国在外交关系中的地位,如果国与国之间发生了争执,首先要倾向于与周王室关系更近的国家。

    所以说,为什么周朝细分尊卑秩序的礼法这么重要?那是因为它是界定权力大小的规则。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史记孔子世家读后感:中国人的骨子里,藏着儒家思想的影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eqe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