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每天都过得比较忙碌,虽然一直有一颗奋进的野心,但奈何现实的生活好像在拖后腿。有时会感到莫名的惆怅和无形的压力,我想就是由于这种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所带来的落差吧。
比如就像今天,本来清晨起来有很多风味的计划:把“正念师资课”最新一周的课件打印出来、把1月份的消费收支整理出来、看一本书,做读书笔记……
但实际的情况是:给阳台上的花花们换了花盆、整理了换季的衣服、买菜做饭炖汤、处理了保险的银行卡问题……然后就来到了晚餐时间,吃过晚饭外出散步,一天的时间又这么过了。
今天,又邀请妈妈来帮我一起整理。在整理的过程中,得知爸妈最近也去看了火爆的贺岁电影——《你好,李焕英》。于是深有感触地跟妈妈分享,说剧中那一句贾玲发自肺腑的话触动了我的心,也让我深有同感。
贾玲说,“如果妈妈当初生的不是我,现在她应该过得更好吧?”我把同样的一句话转告给了我妈,也问了她同样的问题。
我妈说,我爸一直非常感谢我给了他最想要的晚年。因为我的缘故,让他得以落叶归根,并住进了他最喜欢的房子。我妈还说,她看我现在过得安稳幸福,就是给了她最幸福的晚年。
妈妈的话让我非常的感动,也几乎泪流满面。我想起之前,也用同样的问题问过老公。老公给我的答复是,他感谢我给了他想要的生活,他觉得我就是最适合他的人。
老公说,他真正想要的~其实就是在外辛劳工作之后,回到家有冒着热气的饭菜、以及一份安稳、温暖和洗去他疲惫与压力的避风港湾。这是我之前在上班时,所无法给予他的东西。
妈妈和老公给我的反馈,让我看到很多时候自己的不安全感与焦虑,其实源于自我的评判与束缚。内心深处的我总是很自卑,也习惯性地自责自己的虚度光阴与无所作为。
但这种虚度光阴和无所作为,是跟外界和他人比较的结果。我内心深处认为:一个人(尤其是女人)必须有工作、有收入、有社交、有才能、每天做着“重要的事”,才算是没有虚度光阴和有所作为。
但什么样的事,才算是重要的事呢?什么样的标准,才算是没有虚度光阴呢?我们到底是为了自己的开心而活,还是为了满足社会或是他人的评判而活呢?
面对这些问题时,我无法坦然回答。因为这些问题,让我知道又掉进了自己挖的坑里。如果撇开这些世俗的标准不谈,我其实还是挺满意目前的生活。
没有经济压力、时间自由、能尝试自己想做的事情、能全心地照顾老公和儿子的生活与情绪,看到他们安稳、舒心的生活,也是让我开心和有成就感的事。
但唯一让我困扰的,就是时不时跳出来的这些自我评判和自我怀疑。它就好像走在阳光下,被乌云遮住的阴暗部分。令前一分钟还轻松愉悦的情绪,下一分钟就会变得焦虑不安。
或许,还是内心深处的那种“不配得”感导致的结果。让我始终无法心安理得的享受目前的生活,在惶恐中总觉得害怕失去或是像是偷来的生活一般。
虽然在坚持每天做正念练习的帮助下,心态比之前平和了很多。但要彻底摆脱目前这种让自己受困和动荡的心态,还需要继续不断的坚持修习和成长自己。
正念中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头脑和念头都是骗子,唯有身体和呼吸才是真实的当下,也是唯一我们能够信任和珍惜的东西。”所以回顾今天写下的这段心路历,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又被大脑的念头所绑架了。
这也是为什么,我需要不断修习正念的原因。因为我想要在不断的觉知中,活出我真实而美好的当下。而非被过去或未来所困住,无法迈出当下踏实而安稳的步伐。
接纳自己的不安全感,在当下完成自己最重要的事。比如:今天的正念练习和书写,都已完成,而且还完成了2月书写陪伴营的全勤打卡,以及破天荒的第1次完成了“挑战简述日更”的20天记录!这些都足以让我欣慰,看到自己的成长。有这些,就够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