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重读《目送》

重读《目送》

作者: Neptune7 | 来源:发表于2015-09-09 23:09 被阅读0次

第一次读,是在微信上,有感触,于是转了在朋友圈。春节前,陪女儿买书,已经付完款,两个人下楼梯前的转角,远远的就看到堆在那里,青色的书面,一个推着自行车带孩子的女人。就突然想去买来,也顺手拿起了一旁的《野火》,想是春节假期里可以打发无聊的闲暇,也果不出所料的几乎没有时间去翻看,带了去,又带了回,一进家门便静静地安放在桌上的书架里。

今天终是想到要在洗澡前取下来读读吧,刚好十来分钟的空闲,翻开来,便合不上了,连读了四篇,其实都是极短的,确很合我的口味,淡淡的,淡淡的,甚好。

关于孩子段,于我虽有感,但还不深切,只是读到父亲段,突然的,想起了奶奶,正如那书中的文字: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我,只记得用小手牵着她,一家一家的串门,却连背影都没有。

我有记忆的童年开始,便是奶奶屋里那张大床,进门右手的桌子,什么样子都没有印象,只深深地记得那个方位。屋里并不明亮,但似乎白天也不必开灯,这时脑子里便会串到隔壁人家的那张桌子,因为那里总有很多的小人书,在我幼小的记忆片段里,这两张桌子早已串在一起。往里去便是烧柴的灶台,旁边的门打开,我就跑出去,再跑到邻居家的灶台,两家之间,有个小院,好像有水,但一定不会有井,因为井边的记忆是要出了邮电宿舍,下了台阶才可以到的,总是有很多人在那里洗衣服,那里也总是湿湿的,有青苔的印迹。门前有树,是什么树起初已想不起,后来记起是核桃树。记得好像是每个下午,小小的我,用小小的手牵着奶奶,跟着她走在空阔的院子里,有很多的树,但院子依旧很空阔,奶孙俩走到记忆中再也无法清晰的某个邻家,她们说什么,做什么,甚至连奶奶的声音是什么样的,我都无法回忆起。

小时候的北头,路两边是青石堆起的高高的台阶,两侧那种暗红色门板的店铺,很多家,却只想起一家布行,记得我在里面盯着布料好久,那种影像也许都是不真实的,因为总觉得有些像浙江那种水乡的情境,仿如孔乙己那个时代的风格,虽没有水,但却深深的那种影调,我无法描述,却又无法抹去。其实,每年回去都会跑那里去看看,但我知道,记忆中的那个世界早已不存在了,也许,在另一个平行时空里,有一个小孩子,正牵着他奶奶的手,走在那高高的石阶上,小孩子眼中的世界,很大,很大……

后来,我记得周末要回父母那里,我总是一个人躲在屋角,想着要回自己的家,奶奶的家,只有那蓝色的荧光灯下,我才睡的安心。再后来,我上小学了,城南,于是北头离我越来越远,印象中有一次,奶奶来看我,她去接我放学,还有路边卖糖水的味道,都混杂在一起,其他却都无从想起。

二年级的那个冬天,奶奶在上海去世了,那个小孩子还不懂什么叫悲伤,更不会明白什么是永别。从那年起,北头就变成了一个陌生的地方了,而那个小孩子心里的小时候也一起消失在时间里,他的童年在另一个地方重新开始。

很多年以后的某个早晨,送完孩子上学的我,走在路口,看到一个奶奶背着书包送她的小孙子,突然的,眼泪止不住的流出来,我伸出手,装着被风迷了眼睛,静静地站在拥挤的人群里……

相关文章

  • 重读《目送》

    第一次读,是在微信上,有感触,于是转了在朋友圈。春节前,陪女儿买书,已经付完款,两个人下楼梯前的转角,远远的就看到...

  • 《目送》分享心得:重读《目送》

    曾记得:高中老师说讲过的一篇课文名字是《目送》的节选:“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

  • 目送

    今年春节,抽空重读了龙应台的“目送”。同样的文字,二十年后重读,不同的感受。 大学那会儿,以为自己能够了解那种“岁...

  • 重读:《目送》你来看此花时

    没读龙应台的书之前我对她是陌生的,印象里就只有那句很有名的关于背影的话。读完她的书之后忍不住重读一遍又一遍。 我有...

  • 美丽背影

    最近和学生一起读朱自清的《背影》,以及龙应台的《目送》,重读之后好像和以前感悟有所不同了。 背影,总有孤单落寞之意...

  • 【0622读书感悟】3276-Echo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最近又重读了一遍龙应台的《目送》,在我看来,这本书适合忙碌了一天,终得...

  • 离开•放下

    重读《目送》因为已故至亲…… 感觉自己从小至懂事 一直在搬家 尤其12岁之前 跟着当知青插队落户的爸妈常年生活在外...

  • 风兜着浪漫,踏往诗与远方

    读《相信》之有感 这几天重读了龙应台的《目送》,很喜欢书里的一句话,便把它记了下来。 曾经相信过理想主义者,后来知...

  • 目送

    一 生活,是一场目送。 目送你上班, 目送你上学, 目送你出差远行, 目送你...

  • 最后的离别

    文/自然 也许是因为父母年事已高,也许是因为朋友这三年来的经历,让我重读龙应台的散文集《目送》时,内心戚戚然,久久...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重读《目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erpc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