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介绍第五个习惯:知彼解己(seek first to understand ,then to be understood)。当我们怀着理解对方的想法,而不是为了回答对方的问题去聆听时,我们就能进行真正的沟通并建立友谊。这时在坦述己见,争取理解就很自然,理解别人需要的是体谅,而争取别人理解需要的是勇气,效能在于这二者的平衡或者适当的结合。
史蒂芬.柯维明确给出针对知彼解己应有的态度和行为的诠释是这样的:
1. 应有的态度:信赖他人,不怀疑他人的诚心与心智健全。关心彼此的关系,愿意沟通观念上的差异。抱着:“请协助我从你的观点来看待事情”的态度。接纳外来影响,并愿意改变自己。多数的沟通问题源于自我中心,我们从末以现实状况来看待这个世界,反而以自己的标准或者“地图”来定义这块疆域。我们的感情、信念和行为深受经验的影响。自我中心的问题,常造成“个性冲突”或“沟通不良”的复杂情结。
2. 应有的行为:倾听以了解他人。倾诉而被了解。从双方的共同点开始沟通,慢慢进入歧见的根源。
3. 具备以上这些态度与行为,所有自我中心的问题,几乎都能轻易解决。当一个人了解这层道理后,就会改变自己说话的态度。他不再说:“绝对就是这样。”他会说:“这是我的想法”、“依我之见”、“就我来看”这种让别人也有参与感的话语,等于是告诉他们:“你们也很重要。你们的观点与感觉同样值得尊重。”当别人批判或有异议时,我们将回答:“天啊!你的看法不同,我想知道你是怎么看待此事的。”不赞同别人时,我们不会说:“我是对的,你是错的。”我们会说:“我有不同的见解,请你参考。”
知彼解己是进行有效人际沟通的关键。如何提升和改善,史蒂芬.科维给出的特殊处方,那就是同理心倾听。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倾听他人的谈话,真正站在说话者的立场来理解对方,真正的倾听意味着暂时停下你的记忆、渴望和判断,至少停下几分钟,理解对方的立场和感受,这看似简单,但现实却发现,很难做到,而且这种技能的培训是明显不够的,这也是项目领导者急需自我提升的核心技能之一。
如何提升倾听能力,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1. 从二个角度理解同理心(empathy)倾听的真正含义。
一是理解同理心不是同情(sympathy),同情是一种判断,有时更适合用来表达感情和做出回应。同理心倾听让你深入对方的参考系,要在情感和理智上深入地理解对方,这并一定意味着你同意。
二是理解倾听的不同层次,反思自己经常处于哪个层次。
其他倾听会有四种层次。
一是视若无睹,压根就不听别人说话;
二是装模作样,假装在听,心不在焉;
三是选择性接受;
四是聚精会神,努力听到每一个字,但是还没有到达同理心层级,仅仅是记住、回应以及理解对方的话是不够的。
2. 理解四种自传式回应(autobiographical response)模式。
我们听别人说话时总是习惯联系自己的经历,这被称为自传式回应,而方式不外乎是以下四种中的一种。
一是价值判断,表示同意或者不同意;
二是刨根问底,从自己的价值观出发问东问西;
三是好为人师,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建议;
四是自以为是,根据自己的动机和行为分析对方的动机和行为。
这些回应方式对我们来说似乎是与生俱来的,确定了我们的行为模式。如何做到真正地设身处地倾听?主要有意识地运用一些工具和技巧帮助,最基础的方法就是复述,你只要听对方口述,然后把内容重复一遍就行,专注度需要先到位,然后可以尝试改述,这种方法效果好一些,但还是局限在言语的交流上,这一次,你用自己的话表达出对方的意思,说明你开始用左脑理智思考对话。
接下来就需要你的右脑发挥作用,你开始考虑对方的情绪,要做到同理心倾听,不仅仅是用你的耳朵去听,也要运用你的眼睛和心灵去听。因为在现实生活的沟通只有7%靠语言,还有38%靠声音,剩下的55%靠身体语言传达,所以应该启动全脑模式,去感知、去察觉、去体验。
3. 倾听练习
下次有机会观察别人交谈的时候,捂住耳朵几分钟,只观察身体语言。观察他们的身体语言是否与他们所说的话一致?
《反馈促进器》的练习:使用这个工具来计划如何给出有效的反馈,并记录你的反馈意见。
1. 问题是什么?
2. 事实是什么?
3. 问题对结果的影响是什么?
4. 谁需要反馈?
5. 何时分享?
6. 我应该对可能引起的反馈交流做哪些准备?
7. 跟踪反馈任务!和完成情况
网友评论